佛教讲因果,如果因果真存在,为何还会有“好人没好报”的情况?

发布于 2021-10-11 06:16

佛门是因果理论坚实的拥护者,佛陀认为在现象界,因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要处在世间,没有任何人可以逃避因果定律。哪怕这世间万物皆空,因果也不会空。有这么一句偈子可以总结佛陀的意思:“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汇聚时,果报还自受。”纵使过去了无量劫的时间,人们所做的业也不会因此消亡;当因缘成熟时,曾经做下的业就会结出果让自己承受。

除了佛家,儒家和道家对因果也是十分认同的态度。道家云:“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们所经历的福祸旦夕,并没有一个方便的捷径,全是自己感召而来。因果善恶的报应,就像人的影子一样会紧紧跟随着着自己。《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从善恶受报的角度肯定了因果的真实性。

虽说圣贤们都坚定地认为因果真实不虚,但在生活中,我们依旧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声:“好人没好报,恶人乐逍遥”、“好人不长命,老天爷没眼啊”,除了这些,还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等。如果因果真的存在,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好人没好报”,善恶受报颠倒的情况呢?

“好人没好报”的错觉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人们往往会把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盲目地简化为因果关系。打个比方:一个人今天善心大发,扶老太太过马路、主动帮同事解决难题,结果第二天钱包丢了。很多人就会说道,我刚刚做了这么多好事,钱包就没了,真是好人没好报。因此,这个人再也不轻易做好事了,认为做好事不会得到好报。

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则毫无道理可言。扶老太太过马路、帮助同事解决难题与丢钱包有什么直接的因果关系吗?并没有。扶老太太过马路或许会获得他人赞许的善果,帮同事解决问题会收获同事的友谊和帮助的善果,但这两件却很难影响到自己的钱包丢失的因果。但人们就是喜欢把问题简单化,根本不考虑逻辑思维是否合理的问题,在这样错误的思维和不正确的因果关系上,自然会产生出“好人没好报”的错觉。

什么才是真正的因果?古人常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善会结下善果,恶会结下恶果,但结果也需要时间。多数人之所以错解因果,就是因为忽略这时间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真正的因果

一位僧人曾用这样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因果与时间的关系。好比我们的农民伯伯种地,他在春天把自己仅有的粮食都撒在了土地上,结果家中没有了可吃的粮食,而种子种下到结出粮食需要5、6个月的时间。但在结出粮食前,农民伯伯是没有粮食能吃的。

有些人看到这个农民每天都在田地里辛勤的耕地浇灌,却没有粮食吃,于是问道:“你种了这么多天的地,每天都见你在劳作,但你为啥没有饭吃呢?”这个人的疑问本身就是没道理的,因为我们知道,从播种到收获,有一段时间间隔。

这位农民之所以现在没有饭吃,是因为去年未能好好的种地,才未能使得粮食丰收。所以当他今天把种子播种下后,才出现没有余粮可吃的情况。但是,他现在没有东西吃的原因与他现在的辛勤劳作没有直接关系。

因果也是如此,我们从种下一个善因到结下善果,也需要因缘机遇的成熟,而当我们刚种下善因后,善果不会当下显现,而是经过因缘和合在时机成熟时才会显现善果。而因果又是相续不断的,我们连绵不断的时间里,种下了无数或善或恶的种下,这些在过往很久以前就种下的善恶种子会先成熟。

所以我们在做下善事时,获得的恶果并不是前不久种下的善因导致,而是过去很久以前种下的恶因先成熟受报导致。这也是为何会出现“好人没好报”的关键原因,当人们真正理解因果的原理,就会明白“好人没好报”这种论述经不起推敲。

举报/反馈

密山本地事
每天更新感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