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白皮书 | 何鲜桂教授解读近视真正的危险因素,这些常见观念可能都是误区

发布于 2021-10-11 11:55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目前,近视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年轻一代中尤为普遍。根据近视流行病学的趋势分析,部分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50%的人口成为近视患者,其中大约有10%将受高度近视困扰。近视流行形势严峻,迫切需要进一步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法。
 
近期,国际权威眼科学期刊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Visual Science推出了特刊《国际近视研究学会白皮书》(International MyopiaInstitute[IMI] White Papers II),七篇报告内容覆盖近视领域最新的研究证据和共识建议,共有超过134位全球顶尖专家参与编写。在《IMI近视危险因素》IMI Risk Factors for Myopia报告中,全面回顾了常见的7大类共25个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据,确立了近视相关危险因素的全球专家共识。
研究指出,户外时间少和教育程度高是近视主要因素,而电子设备使用与近视的关系并不明确。多项其他先天因素、个人因素、家庭特征、环境特征,以及部分常见观念在昏暗环境下阅读、读写姿势、字体大小等,对近视影响的证据等级则普遍不高。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特邀该篇章中国参与编写的学者之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何鲜桂教授对白皮书涉及的近视眼危险因素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及解读。

何鲜桂

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硕导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

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眼公共卫生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

主持国自然基金、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以第一/通讯发表论文53余篇(SCI 3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获上海市卫健系统银蛇奖

何鲜桂教授解读

Q1:确定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风险因素,形成真正有效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归纳整理这些风险因素时,您有哪些体会?

Q2:白皮书本次报告的分析结果有哪些新发现?中国近视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全球是否存在差异?

何鲜桂教授:(1)本次白皮书主要是系统阐述了当前近视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根据已报道研究的证据等级和风险因素类别进行划分,为相关研究人员和近视防控实践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尤其是重点阐释了两个重要的有高等级证据的风险因素教育户外活动的论证过程,为论证其他风险因素提供了思路,提示今后的流行病学研究需要重视运用因果推断分析技术。

(2)中国近视流行病学特征整体上与东亚其他国家(新加坡等)相似,近四十年快速攀升,聚集于学龄段儿童青少年,学业压力越大的地区近视患病率越高。虽然欧美国家近几十年近视率也有所上升,但是中小学生近视率水平依然远远低于东亚国家。

Q3:提高对近视防控的重视程度将有助于改善当前预防现状,您对未来中国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有何期望?您的团队未来将会在这方面开展哪些工作?

我们团队将会努力发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以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预防、临床和科研一体化融合优势,注重针对近视全周期开展科学研究和防控实践,尤其是通过持续地研究或论证适宜干预技术/产品、制订有关干预技术方案和规范标准,完善近视综合防控“上海模式”并进行推广,使更多儿童青少年获益,支持中国完成近视防控战略目标。

 

研究论文介绍:25个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关联

 

目前,在东亚和东南亚完成12到13年学业的年轻一代中,近视的患病率甚至可高达70%至90%。不仅如此,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和潜在的病理性近视的发病率也已经达到约10%至20%。因此,确定近视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生、进展显得意义重大。此外,目前对于近视的认知,社会公众仍存在诸多误区,IMI针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为制定近视的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循证证据基础。

截图来源:NCBI, IOVS

 

近视主要因素:户外时间少和教育程度高

 

既往专家共识认为,近视一般认为是遗传、种族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近视可能与眼球发育、年龄、家族史、种族、视觉环境、教育活动以及双眼视等因素相关。《IMI近视的危险因素》一文明确指出,当前大量一致的证据显示,所有因素中仅户外活动时间和学校教育程度是与近视存在强关联,且有因果效应。

更高的教育程度以及更少的户外活动为何会带来更高的近视风险,其中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不过这可能与更多的近距离用眼工作有关。考虑到这两项近视相关的主要风险因素,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工作以及通过更加明亮的光线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将有助于减少父母近视的遗传影响,同时预防和控制近视。在校内开展的干预试验表明,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增加40分钟-8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近视发生率。

 

电子设备使用与近视的关系并不明确

 

 

近视的流行要早于电子设备的普遍使用,尽管电子设备的使用造成了近距离用眼工作,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耗费相似时间的情况下,使用电子设备比传统阅读更危险,对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研究。大量使用电子设备对学龄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可能也伴随着明显缺乏户外时间的问题。如果过度强调电子设备而忽视其他的重要风险因素,反而可能会产生负面后果。

 

父母的近视情况与近视存在强关联

 

既往认为,近视是可遗传的,种族背景在近视易感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文章指出,在基本先天因素中,父母的近视情况与近视存在强关联,但尚未发现明确的因果效应。需要注意的是,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程度普遍更高带来的生活影响有关。

 

就基本先天因素而言,除父母近视情况外,性别、出生顺序、出生季节等与近视的关联性均较弱,而不同种族人群近视水平的差异可能与其生活习惯(如户外时间)以及教育影响差异有关。

近视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汇总:户外时间少和学校教育程度高与近视存在强关联,且有因果效应(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也探讨了其他几大类因素,包括其他基本个人因素、家庭特征、居住环境以及相关疾病(如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热、川崎病、发热性疾病或生育性治疗)等对近视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智商、体育运动、社会经济情况、居住在农村抑或城市与近视存在中度的关联性,其余则均与近视存在较弱关联或无关。

 

此外,传统观点认为在昏暗的灯光下、被子里或交通工具中看书,读写持笔姿势不正确以及书中字体过小可能与近视有关,而分析结果认为这些因素均与近视存在较弱的关联性。

 

结语

 

确定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风险因素,形成真正有效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对预防近视发生,减缓其进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针对近视的强关联因素(户外时间少、教育程度高),我们可以从规范生活习惯入手,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工作学习时间、调整合适的作息时间等,降低生活因素导致的近视发病风险,有效预防和缓解近视的发生及发展。

医学新视点
医学领域全球平台,医疗健康的最新发展。
1530篇原创内容
相关阅读
世卫组织首份视力报告:中国近视率超高,拯救视力注意四点

题图来源:123RF

参考资料

[1] Morgan, Ian G., et al. “IMI Risk Factors for Myopia.”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62.5(2021):3-3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