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主张对峙,那怎样? | 支持性Reading:《道德经》与心理治疗
发布于 2021-10-11 21:48
[美] Gregory J. Johanson & Ronald S. Kurtz著
张新立译
——向原作作者及译者致敬。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
结聚精气,致力柔和,能像无欲的婴儿吗?
......
爱护和引导你的人民,而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
能做到这样的清静无为吗?
让万物按他们的本性生长和变化,
哪怕是治理至关重要的事务,
能做到这样的清静无为吗?)
----第十章
在此,我们将婴儿躯体的柔弱和我们躯体的僵硬做个比较。水的形象又浮现在我们的心田。水顺应着溪流中的石头,向自己的目的地欢畅地流动着。这是种“柔道”而非“空手道”的形象。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第七十八章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阻抗就是会发生的至关重要、最顽固、最难对付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治疗者还能做到爱护和引导来访者,而又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吗?我们西方人的自然冲动就是去做什么事情,以便把别人从陷阱里拯救出来。那么,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就常采用某种对峙的形式,并向作为来访者的我们解释说,“这是为了你们好!”
对峙也可能采用鼓励的方式,“好啦好啦,我知道这让人害怕,但你能正视它。你不必捂着眼,你能进一步看这个问题。”治疗者还可能与我们的肌肉紧张进行对峙。当我们心中回忆或回应出恐惧时,肌肉就会出现紧张。治疗者会说:“你的肩膀收拢得太厉害了,让你的胳膊动弹不得。好吧,让我把大拇指压在你这儿的关节上,这个关节正僵硬着呢(或者,他们把你摆弄成某种姿态,以强化你的肌肉紧张形态)。现在,放松一下,看看这时有什么感觉。”还有,在对阻抗的解释上,也会表现出对峙:“我听到你说,你不知道克制愤怒,但你还是暴露了你在克制愤怒。”最粗暴和最无情的对峙就是直率的判断和责备:“如果你不把探索这件事看成是非常重要的话,咱们的治疗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有时,治疗者干脆就放弃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他们希望,在来访者有了进一步的意愿并能处理它时,它能自动重现。
《道德经》不赞同对峙:
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依靠道来管理人们的人,
不去尝试强力的使用,也不用武力去打击敌人。
因为每一种强力都有反强力。
暴力,尽管出于好的意图,
也总会反弹回施行暴力人。)
--第三十章
在道家中,这是相互依存的原则。对峙会自动产生反向阻抗。虽然它也可能提供一种情绪的展露,但在治疗者和来访者之间挑起战火这种事,却使治疗难以进行下去。作为来访者,如果我们需要在对峙中保卫我们自己,我们就决不能将我们的知晓保持在内在的体验上。安全感会丢失到九霄云外,而对内在的机体智慧的信任也被遗弃在九泉之下了。
《道德经》绝非简单地消极被动。在此,它提供了某些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
曲则全,
枉则直。
(委曲忍让反而能得以保全,
弯曲屈就反而能得以伸展。)
--第二十二章
为无为,
事无事。
(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不搅扰的方式去做事。)
--第六十三章
(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辅助万物自然发展,不敢勉强去做什么事。)
--第六十四章
吾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
(我不敢前进一寸,却要退后一尺。
这就叫做前进却像没有移动一样,
振臂一挥却像没有挥动胳膊一样,
战胜敌人却像没和敌人交锋一样。)
--第六十九章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只需越来越少地去介入,最终就达到了无为。)
--第四十八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
柔弱就是道的作用。)
--第四十章
这些教导(或者说是可供我们选择的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已显示了它们的价值。它暗示着,阻抗在自然出现的状态里可以得到支持。实际上,由于治疗者对我们的忍让并确实支持了我们的防御反应,治疗过程反而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如果我们捂住我们的双眼,治疗者会把他们的手也捂在我们的手上,还会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来帮我们更好地遮盖我们的双眼。比如说:“你如果不想看,那就不要看好了!”如果我们收拢自己的双肩,以克制着要伸展开来的冲动,或者,我们以此来克制想逃离开的冲动时,治疗者会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帮我们更好地拢紧我们的双肩。由此,他们能支持并捍卫我们的“牢笼”,甚至为我们提供一个“牢笼”。结果,就能使我们与“牢笼”内的“囚犯”相认同。这个“囚犯”就是我们的某部分的自我--他在呼嚎着:“我要出去!”待时机成熟,我们自己会打破牢笼,解放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听到自己的心在说,“我不能做我想做的事,因为那样做会伤害他的感情。”不必害怕,治疗者会替我们说,而让我们能知晓到此时此地所呈现的一切。
在一次团体治疗时,治疗者就把萨姆头脑中冒出的话替他说了。话是这样说的:“最好别让其他人和我太近乎。”治疗者请萨姆教给他怎么说这句话,以便这话听起来就像萨姆在体内听到的那样。治疗者以一种正确的、拿腔做调的声音重复了这句话,同时请萨姆以开悟心的态度,只旁观自己会产生什么反应。萨姆注意到某种模糊的愤怒感。在研究了他的愤怒感的性质后,又引发出萨姆的一种疑惑感。他疑惑的是,别人可能会利用他的感情和脆弱而操纵他。此时,他回忆起在他小时候,父母利用他的恐惧感逼他做些他不想做的事。一个心灵受伤的孩子被唤醒了。原来,多年之前,这样一个小孩子就做出了一个大决定:他最好是在别人操纵他之前,就把别人操纵了。萨姆发现他需要某种保证,即,在他让别人接近他之前,他要确保别人不会利用他的感情而做出什么不利于他的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
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
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举它;
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拿给它,
这就是微妙而深沉的聪明,
预见到事情本身的变化就是如此。)
--第三十六章
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任何体验和防御反应,治疗者不添加任何东西,只提供支持。通过此种支持,治疗者把来访者的言语、紧张、姿态或姿势接替过来,这是非常微妙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为的体现。治疗者把它们接替过来,只是因为我们已正在感受到和表达着它们。因此,治疗者通过降低我们生理和心理背景的“噪音”水平,提高了我们对内在信号的敏感水平。这一切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他们对我们防御性的安全保卫。他们不会激起对峙,倒给我们提供了确切的安全感。有了它,我们就能得以放松我们自己。
牝常以静胜牡。
(雌柔常以静定而胜过雄强。)
--第六十一章
最终,通过不急不躁、缓慢前行,充分尊重所产生的防御性背后的机体智慧,不要求改变或产生任何特殊的东西的方式,反而使得防御和应付防御的过程消退得既迅速又容易。我们看到我们需要看的情形。那位胳膊不能动的妇女正与她的某部分自我接触着。那部分自我在以前被埋葬掉了,现在,正想爆发出来。那个听到他内心在说“别人不赞同,你就不要行动”的人,发现了他的某部分自我,而那部分自我知道,他自己的生活应当属于他自己。
对治疗者来说,所有这些并非是被动的退缩,而是自觉地不去采取任何非自然的举动,只采取与所发生的一切相协调一致的举动。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道总是无为的,然而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它所为。
侯王若能持守它,万物就会自生自长。)
--第三十七章
当治疗者不是出于一种技术的角度,而是真正出于这种原则性的富有生命力的角度,出于他对此的信念和信任而采取行动时,我们就能在潜意识中认识到它。接踵而至的就是,他们的行动与我们的潜意识建立了合作关系。治疗过程就沿着成长和健康的方向毫不费力地展开。在治疗中,费劲的工作是一种信号,它警告着,治疗与机体自身产生的东西失调了。治疗者和来访者都会认识到这种费劲的感觉,也会认识到与治疗效果南辕北辙的那种别扭的感觉。它们与正常治疗工作所产生的感觉有极大差别。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江海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的领袖,
由于它善于处在小河流的下游,
所以能做一切小河流的领袖。
因此,
圣人要为众人的领袖,必须对人们表示谦虚;
要领导人们,必须把自己放在人们之后。
因此,
圣人处于众人之上,而人们不感到负累。
处于众人之前,人们不感到有什么妨害。
所以普天下都乐于拥戴他而不厌弃他。)
--第六十六章
谈开放无论内外 说信任不分彼此
改变,从阅读开始...
{ 线上共读,陪伴你 }
你来
我都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