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 | 适合世人修持的《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

发布于 2021-10-12 18:07



经名:《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南北朝后期,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戒律类。经文乃元始天尊讲说十戒、十四持身之品。其内容已见于《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盖系南北朝末道士节录古灵宝经中有关戒律而成。隋唐时此经颇为流行,初入道之清信男女皆须盟誓受此戒。

此经言简意赅,便于修持。不仅适合刚入道的修持者;同时,也适合世间一些善男信女、居士大德们持诵,若常持“敬天爱人”观,在为人处事上多磨练身心,利己利他,福生无量天尊!

洞玄靈寶天尊說十戒經
 
天尊言.善男子.善女人.能發自然道意.來入法門.受我十戒.十四持身之品.則為大道清信弟子.皆以勇猛飛天齊功.於此時進心不懈退者.即超凌三界.為上清真人.
一者不殺.當念眾生.二者不得妄作邪念.三者不得取非義財.四者不欺.善惡反論.五者不醉.常思淨行.六者宗親和睦.無有非親.七者見人善事.心助歡喜.八者見人有憂.助威作福.九者彼來加我.志在不報.十者一切未得.我不有望.
次說十四持身之品
與人君言則惠于國.與人父言則慈於子.與人師言則愛於眾.與人臣言則忠於上.與人兄言則友于弟.與人子言則孝於親.與人友言則信於交.與人夫言則和於室.與人婦言則貞於夫.與人弟言則恭於禮.與野人言則勤于農.與賢人言則志於道.與異國人言則各守其域.與奴婢言則慎於事.
天尊言曰.修奉清戒.每合天心.常行大慈.願為一切.普度厄世.謙謙尊教.不得中怠.寧守善而死.不為惡而生.於是不退.可得拔度五道.不履三惡.諸天所護.萬神所敬.長齋奉戒.自得度世.而為偈曰.
一切修學人.誓願成真道.慈悲念戒文.道聲斷煩惱.
《洞玄灵宝天尊说十戒经》

天尊言:善男子、善女人,能发自然道意,来入法门,受我十戒、十四持身之品,则为大道清信弟子,皆以勇猛飞天齐功,于此时进心不懈退者,即超凌三界,为上清真人。

一者不杀,当念众生;二者不得妄作邪念;三者不得取非义财;四者不欺,善恶反论;五者不醉,常思净行;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七者见人善事,心助欢喜;八者见人有忧,助威作福;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十者一切未得,我不有望。


上面的戒律简要介绍了修道者对自身心念、行为,外在钱财、宗亲关系等的一些基本法则。若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人们须要遵守某些“规矩”,即使在社会职场、学校,那都是有不少忌讳、规矩的。

ΔΔ 篆书印章 :“道经师三宝

次说十四持身之品

与人君言则惠于国,与人父言则慈于子,与人师言则爱于众,与人臣言则忠于上,与人兄言则友于弟,与人子言则孝于亲,与人友言则信于交,与人夫言则和于室,与人妇言则贞于夫,与人弟言则恭于礼,与野人言则劝于农,与贤人言则志于道,与异国人言则各守其域,与奴婢言则慎于事。

上述十四品的内容可以说非常贴合世人日常修持,大家有没有留意,上段的修持内容几乎是世间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都是讲如何与社会各阶层人的相处之道。

总的原则不外乎:慈爱、忠孝、诚信、和谐、忠贞、礼仪、质朴、志同道合、守真等。故人们若不懂得为人处世的学问,其人生的路怎会宽敞?

ΔΔ 隶书版《十戒经

天尊言曰:修奉清戒,每合天心,常行大慈,愿为一切,普度厄世,谦谦尊教,不得中怠,宁守善而死,不为恶而生,于是不退,可得拔度五道,不履三恶,诸天所获,万神所敬,长斋奉戒,自得度世。而为偈曰:一切修学人,誓愿成真道。慈悲念戒文,道声断烦恼。

天尊说,修道人要如何修持呢?即你的言行举止、心念都要符合天道的法则(上天的意志),要随顺行慈悲善举。运用相关的道德学问、道场、符咒等为世间做一些消灾解厄的度化事业,不退初心。这样,你才能拯救或超度“五道”中的那些众生。关于“五道”说,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

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

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 地狱人名。(地狱道)

“不履三恶”中的“三恶”指暴、虐、颇(不正)三种恶劣的品性。《左传·昭公十四年》:“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 杜预注:“三恶:暴、虐、颇也。” 也即三恶道。 

所以,唯有能超度众生,又能杜绝“三恶”,勤修道法,守戒严谨的修行人,天地间的万神才会对其敬重有加。而对于那些志于道德的修学者,则要发相关的誓愿,常念斋戒经典,如此,才可断除俗世的烦恼。

仅次于元始天尊的神仙:其有36变72化,据说至诚善人能感应到祂

灵宝天尊,全称“上清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尊第二。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称,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辉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

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天尊神诞日为夏至日,而民间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在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示人。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左位。

灵宝天尊由来

《灵宝略记》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灵宝天尊是大道化身之一。《大洞真经》云:“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宸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

灵宝天尊位尊

陶弘景编写的《真灵位业图》列灵宝天尊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后,上清灵宝天尊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侍卫三十万。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天尊随缘度众

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天尊有玉童玉女各三十万人侍卫,万神入拜,天皇抱图。凡遇有缘好学,请问疑难者,(天尊)不吝训诲。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皆到。

上清灵宝天尊亦双手捧一半黑一半白的圆形“阴阳镜”——即太极图,表示他主宰和象征着天地浑沌未分、洪元既判,刚从无极状态衍生出来的“太极"状态和道教描述的宇宙起源中的第二个大世纪一“混元"时期。

上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居上清境。号灵宝君。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转 发 分 享    功 德 无 量



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

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

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