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解读>> 社会公德篇
发布于 2021-10-12 18:46
☞星标粉笔,获取事业单位考试资讯
事业单位面试形式及流程是怎样?
事业单位面试常见题型有哪些?
收藏>> 事业单位面试过程技巧分享
面试六大考察重点,速来get
经验贴:如何从面试小白逆袭成大神
社会公德-起哄怂恿他人自杀
1月1日,邓州市公安局发布案情通报称,2020年12月27日,邓州市女子在某跨河大桥欲 轻生投河,一男子杨某奇,为了博人眼球,现场起哄怂恿该女子投河自杀,并拍摄视频在网 上发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据此前曝光相关视频显示,该围观男子面对女子轻生行为,喊 道“那你倒是跳啊”,随后,女子掉入水中。该女子最终被援救,并已由家人接回。依据《治 安管理处罚法》,杨某奇被处以行政拘留9日的治安处罚。
事实上,类似这样令人极为心寒齿冷的起哄怂恿他人自杀的场面,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2018年6月20日,甘肃清扬一名年轻女子坐在百货大楼边缘企图自杀,楼下围观者不断怂恿 女孩自杀,大喊“怎么还不跳”,最终女孩从楼上坠落身亡……
【澎湃新闻】
“小粉笔如何看”——看客心理何时休。这则评论从起哄怂恿行为产生的恶劣影响,及行为背后反映的现实, 对题干热点事件进行了剖析,考生可以将该部分,引用到对该现象的重分析部分中,从看客、 自杀者、救援者、社会等主体切入,分析现象带来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
【人民日报】
“小粉笔如何看”——这则评论从德治与法治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更多的是在惩治层面加以考 虑,考生可以借鉴此部分,从多措并举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抓落实部分的答题。一方面,加 强法制震慑;另一方面强化德治教育与引导,变冷漠为温暖。
事件讨论方向举例: 近日,邓州一女子欲轻生投河,旁观者为博人眼球,现场起哄怂恿该女子投河自杀,并 拍摄视频在网上发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对于这种起哄怂恿他人自杀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对于题中起哄怂恿他人自杀的现象令我感到震惊和愤慨,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起 哄者表现出了人性自私冷血的的阴暗面,这种做法实在令人心寒齿冷。
首先,起哄怂恿会加重轻生者的精神负担,拔掉了他们活下去的“最后一棵稻草”。不经他人苦,不解其中味。有些人走上轻生的道路,因其心里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这个时候, 若有人能对其进行关心引导和积极帮助,很可能会把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而一些围观 者不但不劝阻或施以援手,甚至在一旁起哄、怂恿,不仅会刺激轻生者、强化其自杀意志, 还会无形中给救援工作添堵添乱,造成事态恶化,让那些原本犹豫不决的自杀行为,变得难 以救赎、不可挽回。
其次,起哄怂恿自杀会造成恶性的社会效应。一方面,起哄围观者拍摄视频上传到网上,不仅对轻生者是一种漠视和侮辱,也是对社会公德底线的挑衅,会激起网友的愤怒情绪,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起哄怂恿者一时之快的行为可能会被未成年人模仿,未成年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尚未成熟,一旦有样学样,会导致未成年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影响其健康发展。
怂恿他人自杀的行为令人不齿,但现象背后的缘由更应引人思考。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同理心,道德败坏。这些“好事者”之所以出现怂恿他人自杀的行为,主要是因为个人道德品质低下,他们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对他人缺乏起码的同理心和良善之德。
第二,缺乏法律约束。目前怂恿他人自杀之行为未被明确禁止,相应的处 罚、严罚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对起哄者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闹事成本低,产生“法不 责众”心理,让其敢于起哄造势。
第三,社会人情冷漠。其他围观群众对起哄怂恿的行为并不加以制止,这种冷漠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阵痛,在人员高度流动的城市化进程 中,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纽带被稀释、切断,存在状态上的彼此独立,便极容易滑向对 认知上的“事不关己”和心灵上的“漠不关心”,从而人们默许了恶的发生。
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个人的德行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针对起哄怂恿他人自杀的现象,我们若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将会有力扼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首先,加强法制震慑。将“起哄怂恿他人自杀”,明确纳入寻衅滋事的法律范畴,专门单列相应的明确法律条款,并进一步严格细化相关罚则,提高闹事者违法成本,根据其起哄 怂恿自杀的严重程度,严格进行相应地惩治处理,确保此类行为都能“违法必究”。
再次,加强德治教育。一是通过社会媒体发声,通过宣传片、公益广告等方式倡导社会和谐温暖,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二是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学校要对中小学思想品 德课程的内容进行细化,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养成善良正直的优秀品质。
最后,加强关怀引导。一是体现人文关怀。政府及社会公益单位可以引进心理治疗及心理干预的专业人才,加大普及心理咨询服务的力度,使人人都能感受到社会仍存温暖,活着依旧美好。二是做好及时引导。比如利用大数据对有自杀倾向的群体推送自杀劝导热线,帮助其渡过难关;或者借鉴南京在长江大桥边等地安排自杀劝解员,及时劝阻意欲自杀的人群。
面试系列课程
- 本文包含广告信息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