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宣讲会透露了哪些信息?|有兴趣的小伙伴看过来
发布于 2021-10-13 23:48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宣讲会
10月10日晚,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东十二101室举办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CULSC)竞赛宣讲会,领队老师唐朝晖作动员讲话,学姐唐铭琬、董静娴作具体实验案例讲解。
▲ 主持人:吴越
Part 1 这是一个怎样的比赛?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已连续举办四届,是生命科学领域影响范围最广,含金量最高的专业赛事。
Part 2 唐朝晖老师宣讲
宣讲会上,唐朝晖老师对竞赛内容、竞赛流程、竞赛时间、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讲解,鼓励同学们通过大赛找到特长所在、能力所在。唐老师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展科学视野。
唐朝晖老师对竞赛内容做讲解
唐老师已经连续多次宣讲竞赛,是生命学院负责竞赛宣传介绍的领队老师。她系统且详细地讲述了CULSC的具体内容,流程和注意事项,在提问环节也向大家提供竞赛相关经验以便参考,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学们可以加HUST全国生生命科学竞赛QQ群(群号732929482)来查看相关文件,进行询问等,竞赛群也会及时发布竞赛报名、注意事项、阶段性事项提醒、获奖等通知。
Part 3 唐铭琬学姐分享经验
——科学探究类赛道
唐铭琬(生物科学专业),优秀的唐学姐已经进入省级决赛,学姐介绍了她们科学探究类团队的项目,《基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地梢瓜有效成分群挖掘》,并向我们分享了竞赛的心得。
她先是寻找到实验目的,治疗发病率高、难治愈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接着,一年来,学姐每天实验,历经上千个小时,连实验室里的大白鼠也为之动容。她告诉我们做实验必须要弄懂原理,也要有不论成败重视过程的精神,千万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学术诚信。实验过程中需要创新创造,保持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习惯,培养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面对沮丧无聊等心理,也要学会及时调解。主动找老师联系,与指导老师,团队成员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可以显著提高小伙伴们的科研战斗力。此外学姐建议:团队准备(信任、包容、欣赏、直言不讳、共同进步)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难度大(看文献、预实验),实验进度要通过制定可行计划来完成,同时也要养成随时记录实验数据的好习惯。
最重要的是,学姐希望同学们把参赛作为宝贵的经历,而不是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唐学姐的tips可谓相当暖心哟~
Part4 董静娴学姐分享经验
——创新创业赛道
董静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董学姐也是生科院竞赛心得分享的老常客了,负责的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3D断层医学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已发表SCI论文,并在申请专利。
她认为,想要参加创新创业赛道项目的同学们可以先积累科研经验,可以先做出成果后再报名参赛,这样参赛门槛就会相对较低。
Part 5 提问环节
在场热情的同学们积极提问,唐老师和学姐给出回答和建议
Part6 竞赛相关事宜
1、我们为什么要参加竞赛?
第一,实践出真知,我们不仅能现学现用,真正掌握书本里的知识,还能获得额外的科研技能;第二,参赛是锻炼团队协作,寻找自身定位的好机会,通过竞赛我们可以明确自己是否适合科研。
2、赛道分类
分为科学探究赛道和创新创业赛道
3、科学探究类赛道
竞赛内容:鼓励跨学科自主开展实验研究或野外调查,寻找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记录过程,获得并分析结果,形成作品,撰写论文。
竞赛流程:寻找问题——组队(学生团队、指导老师 )——报名——上传材料(实验综述、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参赛论文)——网络评审——省赛——国赛
4、创新创业类赛道
竞赛内容:对已有成果进行比赛
创新组:已有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
创业组:需要准备创业计划书。创业组分为实践类和创意类,实践类需要参赛队员之一有持股公司,并且需要有已经实现的想法,门槛相对较高
竞赛流程:组队(老师、学生)——网络报名——上传材料——评审——国赛
5、报名网址:www.culsc.cn
参赛限项以及亿点点tips
Tip1 每届竞赛每位指导老师的名字最多只能出现两次,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只能指导一支队伍。组队需要1-2名指导老师和不超过5名学生。
Tip2 指导老师会提供场地和经费资助,也可能发起或提供项目,报名手续费用和外出参赛吃住由学院承担。
Tip3 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参加二次竞赛,作为主力队员(前三位)只能出现一次。
P.S. 大一以打牢学科基础为重,大一下学期可考虑联系老师提前进实验室,积累经验,跟着学长学姐参加项目等,到大三就有机会负责主导项目。同学们要珍惜机会,不要在开始就把主力队员的名额浪费了。
到场同学认真听讲
2021
10 /10
全体到场同学合照
宣讲活动圆满结束
HUST全国生命科学竞赛 QQ群
第493篇文章
文字 | 王米禾 甘若宜
排版 | 甘若宜 王米禾
现场记录 | 张梓锐
摄影 | 刘怡佳
审核 | 周钰 李镀锋
来源 |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科创服务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