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盘点:全国11省市产业链“链长制”核心工作思路!

发布于 2021-09-22 09:20

01、“链长制”浙江模式:九个一机制

2019年9月,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浙江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开展产业链链长制试点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工作的意见》,率先在全国推行链长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实体经济和产业链建设。

为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链能级,跻身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前十强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全面推行精准招商模式,重点围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细分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企业、高成长性人才及科研院校成果转化项目等方向,聚力构建最优产业链。

作为率先提出“链长制”的经济大省,浙江“链长制”要求,各个开发区聚焦产业链,通过做好“九个一”机制(一个产业链发展规划、一套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一个产业链发展空间平台、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一支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一名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员、一个产业链发展分工责任机制和一个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实现“巩固、增强、创新、提升”产业链。

“九个一”机制,给开发区培育壮大产业链提供了现实路径;尤其是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提出“推动全省开发区(园区)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而浙江的“链长制”就是对园区的重要变革另一方面,相比于上海的规划,浙江园区由于民营经济的特点,从历史上看,园区对产业的整合与规划相对薄弱,在全球化的变革中,仅仅依靠民营经济已经无法生存,“链长制”明确提出了要有一份产业链规划,并用工作制度保障了产业链的协同,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02、“链长制”江西模式:11位省领导“挂帅”

2020年4月28日,江西出台《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11位省领导任14个重点产业链链长。与浙江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不同,江西的“链长制”重心在“稳”。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江西生产总值为5343.4亿元,同比下降3.8%,经济下行压力罕见;另一方面,江西产业链供应链衔接不畅,部分产业如铜、汽车、钢铁等运行困难,消费疲软、利润减少、资金紧张、信心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

因此,江西建立“链长制”,要求各地按照“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责任人)、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由省领导亲自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种矛盾和困难的化解、企业的帮扶、市场的需求拉动、要素的保障等,有利于更好地调配资源,填补链条缺口,亦是对冲疫情影响、畅通产业循环的重大创新。

03、“链长制”广东模式:省长担任“总链长”

(1)三个核心机制

4月2日,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正式宣布建立以省长、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为“总链长”的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链长制”。今年两会首次出现在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链长制”正式启动。其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全体会议抓总、省领导定向负责联系、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具体推进落实等三个核心机制。

(2)六大工作任务

据广东省工信厅方面介绍,“链长制”的六大工作任务包括:指导建立和完善战略性产业集群“五个一”工作体系(一张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表、一份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清单、一套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一个产业集群政策工具包、一家产业集群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开展战略性产业集群运行情况调度工作;研究解决战略性产业集群在人才、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关键资源要素供给的共性问题,协调解决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强化集群发展的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集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等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一对一、点对点的具体落实举措;加强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商会协会、战略咨询机构、重点企业(含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在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的协作配合;加大各市跨区域协作配合,指导各市健全市级联动协调推进机制,结合本地特色优势建立本地战略性产业集群“五个一”工作体系,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相关工作在各市落地实施;推动辖区内的国有企业(含在粤央企、省属国有企业和市属国有企业)全面深度参与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广东省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实行“链长制”,推进做强产业链工作,将有利于加速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

04、“链长制”河北模式:全省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2020年10月12日,河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省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新布局一批省级高新区,建立国家高新区与省级有关部门“直通车”制度。继续推动高新区调整完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体制,支持选拔配备懂园区、懂产业、懂创新的优秀干部充实高新区领导班子。推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岗位公开、择岗自愿、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

鼓励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领新旧动能转换。高新区要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培育形成若干以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05、“链长制”河南模式:精准配套“新兴产业链”发展

2020年10月26日,河南省提出10个新兴产业链是河南省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尼龙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5G等10个新兴产业链,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方案、四个清单、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成立由省级领导同志为链长,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统筹推进的工作专班。构建由一个机制和10个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组成的“1+10”工作体系,在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引进、政策支撑等方面初步显现良好态势。

06、“链长制”山东模式:“1个图谱”和“N张清单”

2020年7月2日山东省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链长制”,随后省内各地市陆续出台具体措施,为链长制落地提供顶层政策保障。2021年1月再次提出,聚焦10个重点产业、35条关键产业链展开深度解剖梳理,每条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方法展开规划设计。“1个图谱”指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N张清单”指分别形成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锻长板重点领域清单、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可对接的省外头部企业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科研机构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社会基金清单、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1个图谱”和“N张清单”正式形成后,将为山东省市携手‘双招双引’,精准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提供具体抓手。

山东将聚焦重点领域、关键节点着重补齐补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同时聚焦优势产业领域,持续精耕细作,以更多独门绝技带动增强全产业链优势。这个过程中,山东将分行业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强、品牌响的“领航型”企业,并启动新一轮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领航型”企业的协同创新、配套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共建产业链、互通供应链。以此为基础,今年,全省将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20个左右,支持潍坊动力装备、济南莱芜绿色智造、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青岛智慧家居等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07、“链长制”黑龙江模式:分层级确定本级重点产业链

2021年2月,黑龙江将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链长制”旨在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通过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环节,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长效机制。

黑龙江现有石化、玉米加工、生物医药、石墨、汽车、航空航天、新型智能装备制造等7条重点产业链,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副省长担任链长。各市(地)、经济功能区分层级确定本级重点产业链,一体化推进。

2021年,黑龙江省将依托“链长制”,加快15个千亿级产业壮规模、提档次,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支柱产业,同时培育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集群,推进石墨等碳基材料向中高端迈进,支持哈尔滨新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08、“链长制”合肥模式: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2020年6月,合肥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链长”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发展思路,理清产业链发展的具体需求,提出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建设产业链创新型企业库,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影响,该市印发《合肥市做好“六稳”“六保”抓细抓实经济发展工作“123+10”行动方案》,实施“123+10”行动,即坚定一个目标、构建两个体系、建立三项机制、实施十大措施。为此,合肥市探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拟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合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产业链及供应链稳定,让企业串珠成链,形成“链条”规模,做足、做好产业“链”文章。

以链长制为抓手,合肥市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

09、“链长制”南京模式: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2020年7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在“4+4+1”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提出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八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20%左右,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若干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为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标,南京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每月对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和调度,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着力形成“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位专班负责人。

市工信局牵头抓好软件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产业链发展;

市发改委牵头抓好集成电路、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

市科技局牵头抓好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发展;

市投促局牵头抓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发展;

各部门发挥全市齐抓共推产业链发展的工作合力,重点攻关九大任务。

打造产业重点园区方面:

针对每条产业链打造3-5个聚焦细分领域的产业重点园区,加强重点调度和扶持,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方面:

每个产业链梳理30个左右重点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本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拓展推广应用场景方面:

定期发布示范应用场景,制定发布《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搭建创新产品供需对接信息共享网上服务平台,为本地产品提供更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10、“链长制”深圳模式:打造产业链集群和 “链主”企业

2020年7月发布的《深圳市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深圳建立“链长制”,以实体制造业为重点,打造产业链集群和“链主”企业,系统集成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拉动作用大、年产值不少于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作为链主企业重点支持。支持将较大面积的连片土地出让给“链主”企业,鼓励其对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同时,深圳加大对制造业大集群、大项目和大企业的培育引进力度,进一步壮大制造业规模。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地。从企业梯队、总部企业、重大项目等几个方面给与投资和用地支持。

(1)合理区分“链长”与“链主”的权责关系

“链主”与“链长”的关系,还是一个在资源配置中如何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根本性问题。其中“链主”处于核心地位,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整个产业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正常工作,但也可能处于自身利益阻碍整个产业链升级。

对于“链主”,深圳提出充分发挥其领航作用。支持其主导或参与国际、“一带一路”区域、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链主”企业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引领地方关联企业发展。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2)对于“链长”,主要职责在于梳理重点产业链,找准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制定产业链关键卡点攻关项目清单,经市政府审定后对清单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加强链式服务,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并为“链主”企业提供服务支持,鼓励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

11、“链长制”天津模式:四个一模式

据近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发布《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产业链方案》提出:做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5条“强链”,壮大车联网、新材料2条“新链”,延长集成电路、绿色石化、航空航天3条“短链”。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天津实施四个一模式,即“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由市领导同志担任10条产业链的链长。

(1)五大工作任务

1.培育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库,强化“一对一”服务,形成产业链优质企业梯次培育格局。

2.打造重点园区,每条产业链打造3-5个重点产业园区,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3.搭建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海河实验室,构建多层次产业创新体系。

4.加大人才引育,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发挥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引育产业链急需人才。

5.强化项目支撑,围绕十大产业链,首批安排成熟项目总投资3481亿元,同时开展产业链招商,加速重点企业、高端项目聚集。

(2)五大保障措施

1.实施链长制,由市领导挂帅,市区两级共同推进产业链各项工作。

2.强化政策支持,用好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等政策,促进产业链和政策链相互支撑。

3.开展撮合对接,持续开展接链、护企、促需专项行动,强化精准帮扶。

4.推进产业协同,加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探索实行产业协同链长负责制。

5.开展统计监测,做好跟踪分析、监督检查、量化评估。

                       

泽州县投资促进中心
招商政策、资讯发布平台,负责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服务全球在泽投资发展。
2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