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行为不当的老师,孩子只能是受害者吗?

发布于 2021-09-26 07:07

新学期开始不久,女儿所在班级很多孩子都出现了厌学状态。女儿情绪还好,虽然沟通中说,现在在学校不快乐多于快乐,但并未出现强烈的抵触情绪。于是我决定再观察观察。
然而还没等我仔细观察,上周一,有几位情绪激烈的孩子的家长就到幼儿园去看了监控。结果发现,主班老师对待孩子的行为确实有些简单粗暴。
 
这个发现,宛如一颗炸弹,在家长群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也扔进了我们的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处理这种问题,刚开始真觉得新闻中的事件发生在了自己身上,孩子在学校一定是受了很多委屈,甚至虐待。但后来随着学校快速反应,我也很快冷静下来,并进一步思考了:
如何利用这次危机,让我和孩子都能从中有收获。
 
1/
自我反思:哪些是亲子信任的障碍
 
这些年我一直在坚持学习育儿知识,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为孩子营造了安全可倾诉的环境。
 
但是事发后我发现,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严厉的老师,可能比她跟我们描述的厉害很多倍,而且有一些情况,她并没有如实跟我们说。
 
这个发现,让我感到非常沮丧。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还是没有摆脱权威父母的样子,让孩子受到了委屈不敢说。
 
为此,我也去咨询了李楠老师。她说,不一定是不敢说,孩子可能是隔离了老师带给自己的压力,只要家庭环境是温暖轻松的,孩子有时使用一下自我隔离没关系。老师还补充到,相信你们夫妻俩给孩子的状态应该是轻松的。
 
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多鼓励,也给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是我自己也在反思,我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存在规则大于个人的方面。
 
Photo by  Joshua Miranda Pexels
 
融入一个集体,尤其是要进行教学活动的班级,遵守规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规则的前提不应该是对人的忽视
我以前跟孩子的沟通,可能过多地引导孩子去理解老师要求的初衷,而忽视了孩子的对自己需求的感知。
 
事发的那天晚上我跟孩子沟通,她说有时候她想去厕所老师不让去。我跟孩子说,老师不让去可能是想维护课堂秩序,但如果你确实需要去,这就是你的正常需求,也要跟老师说。我还问她,你需要妈妈帮助吗?要不要跟老师沟通一下?她说,不用。
 
(不是焦虑的父母以为的孩子的感受),能够理解孩子,自然会打造畅通的沟通渠道。而当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规则与对错,就失去了与孩子真正沟通的机会。
 
2/
亲子对话:营造正面的感受
 
事发的那天晚上,我回家跟孩子聊天,简单询问了学校的情况,还跟孩子聊了新来的老师。
 
当孩子问我为什么要换老师时,我跟孩子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是之前老师那么做,是不对的,无论小朋友做了什么,老师都不应该那样对待他。我希望孩子明白,有些行为是不恰当的,不会因为小朋友淘气就变得合理。
 
二是我进一步跟孩子说,之前的老师对小朋友不友好,爸爸妈妈们跟幼儿园沟通,换了新的老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家长们都可以想到办法保护小朋友。
 

Photo by  Pixbaby Pexels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痞的班主任。我当时不是优秀学生,被他打压了很多次,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以前,在面对我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时,父母总会先训我。但那一次,他们也看到了老师行为的不合适,并没有批评我,而是问我,要不要转到其他班级?
 
李楠老师有一次讲课的时候提到,我们记住的不是事情,而是感受。我们对很多事情之所以记忆深刻,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性质多么严重,影响多么巨大,而是当时它带给我们的感受特别具有冲击性。
 
对于孩子而言,老师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并不只是简单地因为老师做了什么,而是孩子通过这件事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家长坚持认为孩子受了巨大的委屈,并且不断地强化这份委屈,那孩子能记住的就是委屈的感受,甚至会泛化为老师总是给自己带来委屈。
 
但如果家长能通过这件事营造积极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支持和被爱,其实老师的行为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或者说,孩子会将老师的不当行为和家长的支持联系起来,给孩子更多面对的勇气和力量。
 
高中的三年,我没有转班,依然在那位老师的班级里,完成了学习。而今天回忆起来,尽管我仍然不喜欢他,但也并没有什么心理阴影。我想,这并非是因为老师的行为不过分,而是因为父母对我表达的支持,让我有力量去面对老师的苛责,也有力量相信自己就是好的。
 
这个世界上,能够伤害孩子的,不是别人的行为,而是父母的态度。只有当我们不断地强调委屈,让孩子陷入受害者情节,或者不由分说的训斥孩子,让孩子否定自己,才会真的伤害孩子。
而一个被理解和接纳的孩子,拥有力量去对抗大部分冲击。
 
3/
辩证思维:区分人的行为和人格
 
事发那天晚上,跟孩子聊完老师的不友好行为之后,我又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你觉得老师是一直不好吗?

 
孩子说,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打水的时候洒了,说话不凶,挺好的;午睡的时候很凶,就不好。
 
孩子的这个回答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的都是,这个人是好人,或者是坏人。似乎非好即坏,非此即彼,任何事情都是二元对立。
 
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人,没有绝对好的人,也没有绝对坏的人。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以好坏来评价人,其实会过得非常痛苦。
 
认为对方好的时候,我们觉得欢欣雀跃;觉得对方坏的时候,我们又觉得愤世嫉俗。心情宛如过山车,跌宕起伏。
 

Photo by  Darrel Fraser Pexels
 
李楠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提到过“整合”
 
她说到,当我们确实很生气,很烦躁,情绪很低落,无法以饱满的情绪面对孩子时,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确实没有力气像平时那么爱你,但等妈妈情绪好一些,妈妈就会有力气像平时那么爱你。
 
实际上,我们确实没有每时每刻爱孩子的能力,有力气的时候我们好好地爱孩子,没力气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好好地爱自己。这就是真实的情况,我们可以如实地跟孩子表达。
 
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不是从一而终,而是不断变化的。妈妈如此,其他人也一样。
 
这个世界上,有约束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对于越界行为不能姑息和容忍,但作为一个人,不应该被整体和永久地否定。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的,不只是分辨好人和坏人,更应该让孩子学会区分行为和人格,辩证地看待一个人。
 
只有当我们知道,人就是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我们才能平淡地看待对方对我们好,也冷静地看待对方对我们不好。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明白,对方的好和不好,跟自己好和不好无关,无论对方表现好坏,自己依然是稳定的自己。
 
////////////////////////////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遇到性情温婉,耐心和善的老师,但人生的遇见本来就像抽盲盒。作为家长,不能左右孩子遇到哪位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们总能带领孩子收获和成长。
 
我们可以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保护他们,也要让他们在长大的时候能够保护自己。
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
时而迷茫,时而焦虑,
但从未放弃在与孩子对话中探索和寻找自己,
一起上路吧~
VIVI的麦克风
哈喽~感谢你的到来~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想做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也想在有限的外部环境下为自己和孩子寻求探索和成为自己的机会和可能。一起上路吧~
76篇原创内容
如果喜欢
就给我点一个赞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