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抗日战争期间,叶挺为何三次请辞军长一职?有何内情
发布于 2021-09-27 10:00
中国近代遭受过巨大的苦难,各国列强的入侵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就是在这个时期,国内涌现出了无数的战斗英雄,在缺少装备和补给的情况下,无数先辈无畏艰险与牺牲,用血肉之躯和顽强的意志击败了侵略者。他们像明灯一般照耀着身旁的战友,指引着战友的前进方向。
这些民族英雄中,有些人英勇就义,有些人荣归故里,无论是何种结果都会为后世人所铭记。但并不是所有的牺牲都是倒在冲锋的道路上,著名的抗日将领叶挺将军就因为队伍的内部问题而日暮西山,可叹一代名将,踌躅满志而郁郁不得志。
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叶挺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他具有很高的军事能力,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有非常扎实的作战指挥能力和战斗应变能力。
毕业后第二年参加了广州起义,失败后前往苏联继续深造,并成功被组织感化,脱离国民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叶挺也回到祖国准备为国报效。当时国共两党为了抵御日军入侵达成一致,合作抗敌。此时的蒋介石对八路军的游击队伍比较重视,希望能将队伍整编,但在领导和指挥问题上双方各不相让。
就在僵持不下之时,周恩来遇到了刚刚归国的叶挺,周恩来与他曾是战友,深知其能力,结合当下遇到的问题,便找到了解决办法。此时的叶挺因为多年未归,先前又因为种种原因而脱离了党派,现在属于无党派人士,由他来接手新队伍,再合适不过。
经过周恩来的劝说,叶挺同意了这个方案,又在陈诚的运作下面见了蒋介石。叶挺年轻时就曾是蒋介石手下的爱将,此时叶挺提出整合南方的游击队并改组为新四军的思路得到了蒋介石的赞同,但蒋介石并没有直接给予任命。
因为叶挺离开军旅多年,目前又没有党派,怕是曾经的信仰已经消耗殆尽。后来在冯玉祥等人的疏通下,蒋介石这才给予叶挺直接任命,他也成为了名义上的新四军军长。
但与蒋介石的担心一样,组织上对叶挺也不是很不信任,因为南方的游击队伍是耗费多年心血组建的,一旦出现纰漏,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于是,组织上经过一番考虑,决定让叶挺在恢复党籍和以党外人士接受组织的调遣二选其一,最后,叶挺为了国共合作的稳定选择了后者。
自此,在国共两方面不同的期待下,叶挺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四军的改编和建设当中。
难展拳脚,三辞军长职务
新四军改编完成后,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本应快速发展的抗日队伍,却因为这两位军长之间的矛盾而停滞不前。
叶挺虽然指挥能力非常出众,但新军成立,他没有威望,指挥队伍有些力不从心,而项英却是在部队整合之前就专门负责部队联络和调配的,又加之项英是苏联学习归来,有着极高的待遇和声望。因此,叶挺处处受到项英的制约,在决策上,只有项英同意才能发布,这让叶挺非常地不适应。
在新四军成立初期,蒋介石明确划分了部队的驻防和发展区域,但这片区域夹在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中间,发展非常受限制,为了能摆脱局面,叶挺主张发展敌后,而项英则主张固守防区,最终闹到延安这个问题才解决,但二人的矛盾也彻底激化。
叶挺的战斗策略主张阵地战,发展敌后武装,并逐渐扩展控制范围建立根据地。而项英则醉心于打游击战,坚决抵制叶挺的发展思路,这也直接导致了叶挺的第一次辞职。
叶挺在新四军有名无实,不得已只好面见蒋介石请求辞职,蒋介石了解了情况之后与组织取得联系,并成立了新四军委员会来专门处理矛盾。
然而,项英对委员会的存在异常抵触,甚至作出了越过委员会和叶挺直接发布决策的事情。委员会毫无作用,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令矛盾更加深化。
最终,叶挺难以接受这样的副军长,再次提出辞职,还是周恩来收到了消息,亲自前往调和,才打消了叶挺辞职的想法。
这次事件之后,周恩来对项英做了严肃的批评,项英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两位军长此时关系缓和,工作也颇为融洽,但二人的缓和关系并没有维持太久。
1939年,新四军内部发生了“高敬亭事件”,高级将领高敬亭因为居功自傲而被处决,于是,项英又在部队内部开展历史问题彻查,而叶挺因为参加过国民党再次被排挤,项英再一次独揽大权。
此时的叶挺对于项英合作再不抱有任何幻想,他直接乘坐飞机到重庆,第三次提出辞职,在联系周恩来未果后独自前往澳门。
当时周恩来正在苏联疗养,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重视,积极与叶挺沟通,并以国共合作形式和抗日面临的危机恳请叶挺回归新四军。
最终,叶挺在周恩来的几番劝说之下放下了芥蒂,重新返回新四军,但坚决不同意再次与项英合作,于是,周恩来给了他不再受制约的承诺,叶挺这才作罢。
日暮西山,无可奈何
叶挺重归新四军后,与项英的关系依旧没有缓和,此时的国民党已经制定了围剿计划,组织上为了保存战斗火种命令叶挺率军撤离。
但撤离工作遭到项英的阻拦,叶挺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于是,只好以工作难以胜任为由坚决要辞职,但还没等这份辞职批准得到回应,意外就发生了。
国民党的8万大军已经形成包围圈,叶挺力排众议指挥战斗,并制定好了突围路线。但项英再次阻拦叶挺进军,耽误了大量时间,延误撤离时机。
眼看部队被围,已无突围的可能,项英带领部分亲信临阵脱逃。叶挺最终弹尽粮绝被俘,而逃跑的项英也被叛徒杀害,数万人的新四军队伍最终仅有2000余人成功突围。
直到1946年,在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呼声下,蒋介石终于释放了叶挺,但在前往延安的途中飞机失事,一代爱国将军陨落。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