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解读: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爆冷门,小众的不一定不是优秀的

发布于 2021-10-09 13:13

古尔纳21岁时开始写作,尽管斯瓦希里语是他的第一语言,但英语成了他的文学工具。他曾说过,在桑给巴尔,他几乎没有机会接触斯瓦希里语的文学作品,他最早的作品严格来说不能算作文学作品。阿拉伯和波斯诗歌,特别是《天方夜谭》,是他早期和重要的源泉,《古兰经》也是。但从莎士比亚到奈保尔(V. S. Naipaul)的英语传统,成为了他作品的特色。尽管如此,必须强调的是,他有意识地打破传统,颠覆殖民视角,突出土著人口的视角。

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努力避免人们对更原始的前殖民时期非洲的普遍怀旧情绪。他自己的背景是印度洋上一个文化多元的岛屿,有奴隶贸易的历史,在葡萄牙、印度、阿拉伯、德国和英国等一些殖民列强的统治下遭受过各种形式的压迫,并与整个世界有贸易联系。古尔纳的作品来自他的流亡时期,但与他离开的地方的关系有关,这意味着记忆对他作品的起源至关重要。

古尔纳对真理的执着和对简单化的厌恶是惊人的。这使他变得黯淡而不妥协,同时他以极大的同情和坚定的承诺追随个人的命运。他的小说回避了刻板的描述,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东非,这是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都不熟悉的。在古尔纳的文学世界里,一切都在变化——记忆、名字、身份。这可能是因为他的项目无法在任何确定的意义上完成。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有一种受知识热情驱使的无休止的探索。

(摘自《澎湃新闻》)

多维解读:

角度二:小众的不一定不是优秀的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网友直呼意外,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认为诺奖影响力下降了,网上关于古尔纳的信息极少,网友对他的讨论也很少,很显然诺贝尔文学奖的全球影响力早就今非昔比了。一种是认为诺奖得主太小众了,网友普遍表示没听说过这位坦桑尼亚作家,就连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先生也表示,他对这位作者一点儿都不了解,也没看过他的作品译本。其实文学不是没有大师,只是缺少发现,缺少翻译介绍,缺少了解,缺少认识,记住小众的不一定不是优秀的。

思维与写作
海量阅读,启迪智慧,创新思维,写作引领。 合作请联系:8609324@163.com
63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