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秋冬种期间全国土壤墒情

发布于 2021-10-11 13:47

据9月下旬全国墒情会商和全国土壤墒情系统监测,目前全国大部分农区土壤墒情充足,光热条件较好,总体利于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成熟收获。华北黄淮大部、西北东部墒情过多,局地渍涝,应及时排涝散墒,促进作物成熟,因地制宜及早机械进地收获和人工抢收;南方大部气温偏高,华南局地墒情不足,需做好秋种作物适期播栽和蓄水保墒抗旱工作;西南大部墒情适宜,四川盆地降水频繁,墒情过多,水稻等秋粮抓好抢晴收获。
2021年9月下旬全国主要农区土壤墒情现状图(此图仅作墒情示意,不做其他依据)
据气象预测,10月东北地区西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内蒙古东部气温偏低、初霜偏早,局部需预防霜冻;华北黄淮降水频繁,不利秋粮收获和小麦播种,要抓住晴好天气抢收玉米,抢晴适墒播种冬小麦,晚播小麦要适当加大播量;西北地区大部降水偏多,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应适时适墒播种冬小麦;江汉、江南东部、华南中南部多高温或晴热天气,利于作物收获晾晒;西南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东北部多阴雨天气,应做好库塘堰窖蓄水。
2021年秋冬种期间全国主要农区土壤墒情预测图(此图仅作墒情示意,不做其他依据)
一、东北地区墒情大部适宜,局部过多,作物普遍长势良好,应尽早收获夺取丰收。9月以来,东北地区除内蒙古北部外,其他地区温度普遍较常年高0.5—4℃,降水偏多15%—80%。目前黑龙江西部和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北部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80%以上,墒情过多。与上年同期相比,0-20cm土壤含水量升高4.1%,升高的监测站点比例为61.5%。
据气象预报,10月东北西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内蒙古东部气温偏低、初霜偏早,局部需预防霜冻。现在秋粮作物正处成熟和收获的关键时期,应重点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机收工作,并大风影响。一是局部低洼地块及时排涝。加强后期田间排水散墒,降低田间湿度,防止出现渍害。二是提早预防霜冻。密切天气变化,在霜冻来临前,提前采取烟熏、喷雾、覆盖等方法减缓降温速率,或喷施抗逆剂等方式减轻霜冻危害。三是做好秋粮收获。目前粮食作物已经陆续进入收获期,各地应根据实际,抢收快收,对收获的粮食作物做好晾晒、防雨、防霉和储藏工作。
二、华北黄淮大部墒情过多,局地渍涝,应做好夏玉米趁晴抢收和冬小麦适墒播种。华北黄淮大部温度接近常年,但前期雨勤且大部分地区遭遇极端性降雨,局地雨量破历史极值。河南中北部、山东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90%以上,墒情过多,局地渍涝;山西中南部降水比常年偏多3—4成。与上年同期相比,0—20cm土壤含水量升高38.7%,升高的监测站点比例为80.3%。
据气象预测,10月华北黄淮大部以多云天气为主,降水偏多,土壤过湿加重,不利于夏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成熟,也将影响秋收和腾茬整地等机械作业,尤其河南中北部较为严重。为做好秋粮颗粒归仓和秋播顺利进行,应做好如下措施:一是玉米适时收获。已成熟地块抓住晴好天气和降雨间隙及时收获、晾晒,淹水较重田块采用履带式联合收获机或人工收获,尽可能挽回损失。墒情适宜地块可推广玉米适期晚收,增加粒重,争取丰产。二是冬小麦适墒备播。渍涝地块应调动力量尽快排除积水,墒情过多地块及时晾田散墒。因雨晚播小麦要加大播种量。三是推广冬小麦全程节水技术。旱地小麦采用抗旱品种、足墒播种、保水剂拌肥、播后镇压等节水抗旱措施。平原灌区小麦大部底墒充足,播种后不浇“蒙头水”,冬前墒情苗情较好地块不浇越冬水。
三、西北墒情普遍适宜,适时做好秋收秋种,加强局地洪涝及病虫害监测预警。9月以来,西北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80%,墒情普遍适宜,利于秋粮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陕西陕南、关中局部及甘肃陇东、陇南等地降水频繁,局地土壤含水量过饱和,出现渍涝,不利于秋粮作物成熟收获。与上年同期相比,0—20cm土壤含水量下降15.5%,下降的监测站点比例为54.3%。
据气象预测,10月西北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大部降水偏多,墒情适宜,局地有暴雨、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出现洪涝、病虫灾害,应因地制宜,切实加强田间管理。一是降雨量大的田块,需要加强排水和晾田工作,以利于后期玉米成熟;降水间隙抢收成熟作物,及时腾茬整地,适墒播种冬小麦。二是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墒情适宜地块配合深耕、旋耕,适时播种;播期偏晚区域,要选择生育期较短品种,适当增加播量。三是秋覆膜地区提早准备,适时覆盖0.01mm以上加厚地膜,配合底施保水剂和长效肥料,保墒蓄水。四要密切天气变化,加强局地洪涝及病虫害监测防范。
四、西南大部墒情适宜,局部地区降水偏多,做好蓄水保墒准备。西南大部近期气温正常或偏高2℃,日照正常或偏多,光温条件总体利于秋收作物灌浆成熟和收获晾晒。四川盆地东部、贵州北部、云南南部等地多降雨天气,局地大到暴雨,对秋收作物成熟收晒不利。西南大部地区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60%—90%,墒情适宜。四川盆地、云南南部局部地区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超过90%,墒情过多。与上年同期相比,0—20cm土壤含水量下降12.5%,下降的监测站点比例为60.0%。
据气象预测,10月西南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东北部多阴雨天气,四川盆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需注意防范多雨天气对秋收秋种的不利影响。一是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加快玉米、水稻等作物的收割晾晒。二是墒情过多的地块要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渍。三是及时晒田,做好小麦油菜等作物秋播准备。四是抓住秋季多雨时机,做好库塘堰坝蓄水,大力推广新型集雨窖,确保秋冬作物生产用水。
五、南方大部墒情适宜,部分地区墒情不足,做好适期播栽和蓄水保墒。9月以来,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与常年同期持平或偏高1—2℃,降水较常年偏多3成以上。目前南方大部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65%—90%,墒情适宜;江南东部、江西中部、华南北部、湖南中南部等地区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58%—65%,表墒不足。与上年同期相比,0—20cm土壤含水量下降22.2%,下降的监测站点比例为77.7%。
据气象预测,10月江南华南等大部分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利于作物收晒,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一是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成熟作物收获晾晒,确保颗粒归仓。二是做好晚稻田间肥水管理,视长势长相及时叶面追肥和防治病虫害。三是局地渍涝田块及时进行排渍降湿。四是及时翻耕腾茬,做好冬小麦和油菜适期播栽。五是做好马铃薯覆盖保墒,鼓励利用冬闲田扩种绿肥。六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做好集雨补灌准备,预防秋冬干旱。

(来源:节水农业技术处)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CACAC2008)

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促进国际农业农资交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