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建筑工程相关政策重点

发布于 2021-10-11 18:05

各位亲爱的CHAAE会员: 

 

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已于10月6日发表,与本学会相关的政策,包括重组政府架构、「新界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建造业、土地供应、房屋规划、宜居城市、交通运输、创新及科技、教育及人才发展、环境及自然保护等的政策重点如下,以供参考。欢迎大家与我们紧密联系,并提供您对施政报告的看法及建议。

重组政府架构

  • 与深圳市政府紧密联系,共同推进相关项目,将详细研究在下一届政府设立副司长职位,负责领导包括「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愿景」等大型区域发展 

  • 建议分拆运输及房屋局,特别是令新设的运输局可专注处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运输基建、公共交通服务和交通管理事宜,同时更促进物流业发展,并巩固及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 研究理顺分拆后的房屋局和负责土地发展和工务的发展局,加快房屋用地供应 

 

「新界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规划背景及空间布局 

  • 建设香港北部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 

  • 都会区横跨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 都会区包括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六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拥有多达七个跨境陆路口岸,是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  

  • 确立「双城三圈」,覆盖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 

运输基建 

  • 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西部铁路 

  • 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 探讨将东铁线伸延至深圳罗湖并在深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新铁路站,释放罗湖╱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 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伸延,接驳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一带,再南下经打鼓岭、皇后山至粉岭;及 

  • 探讨兴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动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以带动该区和流浮山的发展 
          

都会区房屋 

  • 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0 000个住宅单位 

  • 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的住宅单位为约165 000186 000 

  • 连同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390 000个住宅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 000926 000个,可容纳约2 500 000人居住 

  • 都会区内的职位数目亦将由现在的116 000个,大幅增加至约650 000个,包括150 000个为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建造业

  • 把基建投资作为刺激经济逆周期的主要措施,本立法年度财务委员会已批核的基本工程拨款高达破纪录的2,200亿元,预计未来数年政府在基本工程开支每年将超过1,000亿元 

  • 发展局会继续推行「建造业2.0」,透过「创新」、「专业化」和「年青化」,带领行业革新,提升建造业的生产力及技术水平,并更广泛应用创新科技和「组装合成」建筑法,以缩短建筑时间、减少人手和加强地盘安全 

  • 积极筹备明年举办的「国际建造领导高峰会」,与业界持份者分享经验,共谋策略,推动建造业革新,提升项目表现 

  • 扩建会展设施,把湾仔北三座政府大楼及港湾消防局用地重建为会展设施、酒店和甲级写字楼,扩建亚洲国际博览馆,以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会展枢纽的地位 

  • 重启马料水填海计划,加上沙田污水处理厂迁入岩洞腾出现址,共提供88公顷新土地,强化东部走廊地区以创科为主要经济功能 

  • 研究以现时位处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学(教大)运动中心用地为基础,兴建新的东铁线科学园╱白石角车站,并按教大早前要求重置运动中心到大学本部附近的地点 

  • 加快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科园建造工程 

  • 650公顷的填海工程已大致完成,而长达3 800米的新跑道早前亦已完成铺设工程,目标于明年启用第三跑道,而整个三跑道系统项目则预计于2024年完成 

  • 机管局亦推展多项提升机场效率和旅客体验的工程,而多个因应区内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高端物流项目亦正全速进行 

 

土地供应

  • 过去两年已收回90公顷新界土地作发展,预计政府未来几年收回的土地将高达700公顷 

  • 于薄扶林为港大预留4公顷现属「绿化地带」的土地兴建深科技研发大楼,并支持中大在中大医院附近2.5公顷主要为「政府、机构或小区」的土地设立研究设施和扩充中大医院,并同时改善现有东铁大学站的公共运输交汇处和泊车设施 

  • 推进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个发展区的相关研究 

  • 发展局会审视涉及约220公顷的龙鼓滩填海和约220公顷的屯门西地区规划,争取于明年上半年由立法会拨款启动这项开拓土地的规划及工程研究 

  • 透过多项搬迁政府设施往岩洞的项目,预计由2027年起将陆续腾出超过40公顷土地作房屋和其他有利民生用途 

  • 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的发展潜力,规划署将有系统地进行新一轮检讨,集中检视坡道较高和距离已建设地区较远的用地 

  • 修订《新界条例》,放宽出售祖堂地限制,在尊重祖堂传统和保障祖堂成员合理权益的前提下,务实地处理目前祖堂地难以发展的困局 

  • 把「标准金额」补价模式扩展至新发展区「加强版传统新巿镇发展模式」下的原址换地申请 

  • 延长放宽旧工厦重建地积比率及免收整幢改装的地契豁免书费用至202410 

 

房屋规划

  • 未来十年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可兴建约330 000个公营房屋单位,足以满足该十年期预计的301 000个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  

  • 有见未来十年的三十多万个单位可能只有三分一在首五年落成,房委会和房协将会更广泛使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和其他崭新建筑科技,而房委会亦会在合适的项目采用新的采购模式,引入承建商一并负责设计和建造,进一步优化整个流程 

  • 争取未来十年准备好约170公顷土地,透过卖地或铁路物业招标为市场提供可兴建约100 000个私营单位的用地 

  • 邀请房委会研究在合适条件下重建楼龄约六十年的西环邨及马头围邨,并在发展局的配合下争取把周边土地纳入重建地盘,多建公营房屋单位 

  • 行政会议近日已批准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与市建局合作落实重建大坑西邨,可提供超过3 300个单位,当中包括1 300个供重置现有租户的单位,以及2 000个由市建局发展的「港人首次置业」单位 

  • 增建过渡性房屋,额外提供5 000个单位,令整体供应在未来几年增至20 000 

 

宜居城市

  • 市建局会在油麻地和旺角,以创新、地区为本方式加快市区更新,包括在合适重建项目试行转移地积比、街道整合等规划手段。这些措施亦会适用于私人主导的重建项目,并在合适情况下在其他地区采用 

  • 邀请市建局在荃湾和深水埗旧区开展同样的地区规划研究,以确定更新这两个旧区的方案 

  • 研究降低《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条例》的强拍门坎,以加快旧楼重建 

  • 「跃动港岛南」

    • 和海洋公园公司积极落实未来策略,包括为园区物色发展合作伙伴展开招标程序,于明年就深水湾及大树湾码头项目展开技术性研究,并正探讨在码头项目落成前提供临时登岸设施的可行性,善用水体和水上交通 

    • 公开招标邀请私营机构在已复修的石澳石矿场设计、建造和营运一个供市民大众享用的水上运动中心,当中包括为香港体育学院提供专属滑浪风帆精英运动的训练设施,预计明年首季批出合约,约于五年内全面投入运作 

    • 研究重建及整合黄竹坑现有运动场、体育中心、游乐场及游泳池设施的技术可行性,以「一地多用」模式善用现有土地 

    • 于明年展开扩建香港仔避风塘的勘查及设计研究,增加船只停泊区 

 

交通运输

  • 于今年初公布的《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提出多项措施,包括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记燃油及混合动力私家车及安装充电设施的策略和目标 

  • 积极推动各种电动及其他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和商用车的发展,包括与专营巴士公司合作试行以氢燃料电池驱动的巴士,以期在2025年确立更具体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未来路向和时间表 

  • 按政府今年初公布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加快步伐推动全民减废、发展转废为能设施,以及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 2021年年底至2022年年中在湾仔与铜锣湾开放三段新海滨长廊,进一步延长维港海滨至25公里并于2022年完成首段位于启德前跑道区的海滨长廊 

  • 推展余下约20公里由屯门至荃湾的单车径,以贯通新界东西的单车径网络 

  • 位于启德发展区全长13公里的行人及单车共融通道会分阶段于2023年起落成 

  • 于明年底开始逐步在政府收费隧道及青沙管制区实施不停车缴费,七个自动泊车系统项目当中,位于荃湾及大埔的项目将分别于今明两年投入服务 

  • 推动自动驾驶车辆,运房局会向下一届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以设立新的规管框架 

 

创新及科技

  • 重启马料水填海计划,加上沙田污水处理厂迁入岩洞腾出现址,共提供88公顷新土地。有别于原先建议的住宅用途,用作创科发展 

  • 推动「再工业化」,邀请科技园公司开始构思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 

  • 在河套地区港深创科园内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 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以「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16所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实验室及8所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聚焦生命健康领域的科研工作 

  • 透过合适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作为伙伴进行相关投资,丰富现有多种资助计划来发展创科界别和市场,以协助正在迅速发展的创科企业(包括初创)

     

教育及人才发展

  • 将「优才计划」的年度配额倍增至4 000个,吸引世界各地优才来港工作 

  • 支持香港理工大学研究把红磡湾校舍,进行学术和研究发展 

  • 新增「资产管理合规专才」及「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财经专才」专业,并扩阔部分原有专业的领域,涵盖「医疗及健康护理科学」、「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和「艺术科技」专才 

  • 优化法律及争议解决专才的要求,以配合香港未来重点发展金融、创科、文化艺术和争议解决服务的政策方向 

  • 加强国民教育及价值观教育,并由教育局负起监察功能 

  • 中央相关部委正积极考虑促进粤港两地人才流动,特别是便利居港的外籍人士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商务、科研、交流访问等活动的有关安排,并为此同意于本年底与特区政府进行工作会商 

  • 邀请青年发展委员会研究丰富现有计划并推出全新资助措施,培育青年正向思维 

 

环境及自然保护

  • 环境局即将公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会定下更进取的减碳排放策略和措施,以迈向碳中和,并加强减碳中期目标,力争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半 

  • 将成立新的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办公室,加强统筹和推动深度减碳工作,并会成立专责的咨询委员会提供意见,以及推动主要持份者包括青年人积极参与 

  • 尽力克服香港地理环境限制,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透过促进本地项目、区域合作和共同投资等,争取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燃料中所占比例 

CHAAE 执行委员会

20211011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