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不通、文化不同,海外娃到底要如何学中文?

发布于 2021-10-12 18:48

OPENNING



作为一个22岁就踏出国门的求学者,在先后掌握了英语以及芬兰语之后,我才真正的意识到一门语言对于沟通、逻辑思维、文化的深度理解是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英语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能够在国外生活的一切前提就是能够开口说,把自己想法表达给别人,然后再把别人的意思尽量正确的理解。有了这门技能,才有了独立生活的前提。

“语言不通”这四个字所带来的真正的生活灾难,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任由你心中有多少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没有语言,就没有沟通,没有了沟通,世界这扇大门就对你关闭了


而芬兰语的学习,让我知道不同文化之间的逻辑思维可以相差如此之大。

如果说我们的中文玩的是“语调”、“语境”、“语义”作为一个整体的揣摩艺术,那么芬兰语玩的是精密的语法以及细节清晰的表达,以达到话一出口就几乎没有第二个意思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巨大的反差,才让我更加明白了“语言是文化的传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才有机会跳脱出来,前所未有的用一种新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中文。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用尽全力来保证孩子的中文学习就有了比“沟通”更深一层的意义:通过学习中文来学习另一种逻辑思维,而只有掌握了这种逻辑思维才具备了了解中国文化这块瑰宝的可能性。

否则即便会说中文,沟通大概也只能停留在“你好,我是韩梅梅“的尬聊阶段。



带着“孩子一定要掌握中文”的使命感,中文沟通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了。

为了给孩子营造仅有的中文环境,我和孩子的沟通不会掺杂英语或者芬兰语。即便孩子在最初咿呀学语期间产生了一小段时间的疑惑,但在我的不懈坚持下,孩子顺利的度过了多语言家庭都会面对的过渡期。

时至今日,孩子已经6岁了,和我以及国内亲戚之间的中文沟通是可以流利完成的。然而另一个问题逐渐在我的心里浮现:孩子已经可以自主阅读芬兰语的各种书籍,那么中文书的阅读呢?


识字认字一直是外国人学中文的难点,所以会出现很多“瞎子中文”的老外。他们说的一口流利中文,但是无法读书看报自主阅读。这样的情况,在我眼里不能叫做真正掌握中文。

因为在不识字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不具备阅读能力,那么相对应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基本为零。这样的中文能力,只能算是”寒暄入门级“,且很有可能一辈子就是入门级。

为了孩子的识文断字,也为了可以坚决贯彻“快乐”的学习过程,我在过去几年陆续的买过“唱诗小应用”,极具国风特色的“识字卡片”,成语书和配套游戏小卡片等等。

目的就是在培养孩子保持对中文以及中国文化兴趣的情况下,沉浸式的认字。与此同时,我在给孩子选择中文兴趣课这方面非常谨慎,因为对于学中文,我有这样的两点坚持:


01

课程必须让孩子感觉到趣味性。这个学习过程的理念贯穿在芬兰教育的每个环节,是学习的绝对核心。

孩子从一岁四个月开始上幼儿园,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在幼儿园所有的活动就被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玩具充斥着,无论是教学式玩耍还是自由式玩耍;无论是在宝宝班,还是现在已经全面开展早教的学前班。

所以芬兰的孩子都爱去幼儿园,我们的孩子生病在家几天,最想念的就是幼儿园。一旦课程没有了趣味性,孩子的学习动力就缺少了一大半,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任务,就变成了被动行为。而最大的伤害是孩子对中文以及中国文化兴趣的缺失,而这正是我六年以来在家庭中文教育中最用心呵护的。

我始终坚信:只要孩子的兴趣在,他在中文的学习路上就永远不会停下脚步,才能够始终主动学习,并且是真正的“终身学习”。

02

老师必须专业。这里的专业并不仅仅指教授中文的技巧方面,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先进性,专业性。

具体就是指:没有笨孩子,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只有真正秉持这样理念的老师,才能够在任何孩子身上发现属于他们自己的闪光点,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耐心,才能够愿意寻找不同的方式来帮助以及引导陷入不同学习困境的孩子们,才能够用爱心发电,给到孩子们时时刻刻的正面鼓励。

如果一个兴趣课无法达到以上这两点的话,我宁愿留孩子在家里,跟妈妈用中文日常聊天就好。对知识的兴趣与求知的渴望要比多认几个字重要的多。



疫情之前,一年1-2次回国的机会。每一次回国,孩子的中文口语都会突飞猛进的增长。然而疫情的到来,让孩子已经两年没有回国了。

上周是孩子在幼儿园“个人成长计划”的家长会,老师问到孩子的中文水平现在怎么样了?

我突然意识到,因为疫情无法回国、因为自己生活的一些特殊情况,孩子的中文识字已经被我中断了好几个月,而口语的词汇量也没有太多的增长。


这下我逐渐意识到如果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兴趣班,那么是可以帮助孩子持续有效地学习中文的。


整个预约过程很顺畅,老师会详细了解孩子的中文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来推荐孩子开始学习的等级,之后便是下载听课软件并且交代注意事项

约课完成之后,听课软件中就列出了即将上课的名牌以及时间,同时在上课的前几个小时还会有信息提醒,这些小细节都让我感受到了课程提供方的用心规划。

授课方式我们选择的是1v1,60分钟。整个课程我只有旁听,只在“工具选择”这样的技术问题面前出手帮助孩子解决一下。其他时间如果孩子有任何问题,都只能向老师求助。



REC




学完悟空的体验课,有一些感受想分享给大家:

01

沟通流畅,能够很好的保证课程实施。

02

课程设计的巧妙性超越了我的预期。从一个字到三个字的延申过程中使用了不同方式来让孩子理解文字本身的含义:动画,儿歌,图片,小视频,自己动手写等等。互动性和趣味性很强,孩子的注意力全程都被紧紧的抓住。这一点符合我对课程趣味性的要求,知识点的学习是第二位的,而学习兴趣的保持是最关键的。

03

老师对待孩子的问题以及各种回答都可以随机应变的进行引导。不会因为孩子一些“萌蠢”的回答而表现出负面的情绪。

04

课后老师对课堂总结很全面,作为家长可以一目了然孩子的学习内容。

05

老师和家长的沟通直接高效。课程结束后,老师也直接的提出了一个建议,主要是针对课程过程中的一些沟通,希望家长能够参与来增加沟通效率。而在这点上,我也向老师解释了我不参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希望锻炼孩子在课程中自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例如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老师。

虽然有的时候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思考,看似放慢了课程的速度,但是这个环节正是有利于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放弃”的精神。


妈妈跟不了他一辈子,遇到问题,先考虑自己如何解决,而不是只会找妈妈。这个能力在我看来比节省两三分钟更加有意义。而老师在听到这样的解释后,也释怀很多。

毕竟,“争分夺秒”的多学几个字是很多家长的愿望,所以老师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在我们家的1对1学习中不需要如此着急,慢慢学,开心的学,就好。


对于悟空中文体验课,我的真实感受是出乎预期的。没有想到在60分钟的课程内,可以把听、说、读、写各种方式融汇贯通起来,还能让孩子不停的说:“妈妈,我还想回来上这个课!”。


好吧,妈妈再去进一步和课程顾问聊聊天吧~

这一次,我专门为账号粉丝申请到专属福利,想要学习中文的家长们不要错过啦~

现在正值活动期间♥️

悟空给宝妈们送来了专属福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