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别怕,跟登革热差不多
发布于 2021-10-12 21:18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常出境旅游的朋友,这几点有效防护措施,你需要知道。
基孔肯雅热在1952年坦桑尼亚南部地区的一次疫情暴发中首次得以记叙。“基孔肯雅”取自于Kimakonde语中一个词,意思是“变成歪扭的”,描述患者因关节疼痛而弯腰的样子。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伊蚊是一类常见的、外表呈花白相间的蚊子,俗称“花蚊子”,主要在清晨和傍晚叮咬人,大多孳生在较为洁净的水体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的两种主要传播媒介,其中白纹伊蚊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除了基孔肯雅热,这类蚊子还会传播其他疾病,如登革热。
李泳光,男,1988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共青团员,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部主管医师,共青团市疾控中心防病支部书记。长期奋战在狙击新发输入传染病的第一线,如埃博拉、MERS和鼠疫等。
《广州市全民提升应急素养科普》系列短视频拍摄于2020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出品。
基孔肯雅热通常不致命。多数人感染病毒后3-7天内出现症状,主要症状包括发烧、关节疼痛、皮疹等。一般病人的体温可达39℃以上,并且持续3-7天,关节疼痛是这种传染病的重要特征,大部分病人关节痛在1-3周可缓解,但部分患者可发展成关节炎等慢性症状并持续数月至数年。另外发病后2-5天,半数以上的病人的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并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脱屑。
目前还没有治疗基孔肯雅热的特效药,临床上主要采取退热、镇痛等对症治疗方法。病人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不宜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并且要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止传染其他人。
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基孔肯雅热,主要预防的措施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在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或者到东南亚、南美洲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行时,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还可以使用驱蚊剂防止蚊子叮咬。睡觉时,最好使用蚊帐防蚊或者蚊香驱蚊。居家的时候,还要做好房屋周边卫生,清除积水、翻盆倒罐,减少伊蚊孳生,降低伊蚊密度。如果被蚊虫叮咬,并出现基孔肯雅热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旅居史,便于医生诊断和治疗。
【类别 通稿】
【记者 吴芷明】
【编辑 绾霞】
图片和视频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免责声明:图片和视频所使用字体来源如认为存在侵权,请凭权利证明材料联系作者处理,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