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 怎样才能读懂《次第花开》

发布于 2021-10-13 07:45


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用有限的生命拥抱无限的可能



【译文】

耳朵听到美音,眼睛看到美色,这些外界诱惑都是外来的贼,心中的情感和欲念这些都是人内心中潜藏的贼。可是只要灵魂保持正直清醒,不受诱惑,保持一片纯净的心境,那么这些使人受到诱惑的感受和心理都能化作帮助自己培养正直品德的好帮手。





   


怎样才能读懂《次第花开》

文/张晓东


     众生有四万八千苦,我佛慈悲,便有了八万四千法门教众生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为实现这两个终极目标,佛根据众生慧根不同,跟上等慧根人说六度万行,跟中等慧根人说四谛、十二因缘,教下等慧根人念佛持戒行善。

      六度万行:檀波罗蜜(布施)、尸罗波罗密(持戒)、羼提波罗蜜(忍辱)、毗梨波罗蜜(精进)、禅那波罗蜜(禅定)、般若波罗蜜(智慧),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通过六度的修持摒弃悭贪、毁犯、嗔恨、懈怠、散乱、愚痴这六个人格缺陷。以四无量心为根本,以四摄法践行万行,四摄法及四无量心:布施摄(慈无量心)、爱语摄(悲无量心)、利行摄(舍无量心)、同事摄(喜无量心)。

      
       九次第定是藏传佛教对修习禅定初期阶段心理状态进行讲解的专有名词。九次第定是讲如何克服入定的主要障碍及入定初期的九个步骤,即入定的九种心理状态,具体的九个层次的分法各家各派也有差别,次第花开就是说这九种禅修境界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至于九次第定,这只是“信解行证”中的“行”的一种修行方法,也就是前面说的六度万行中禅那波罗蜜(禅定)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此法难度极高,但我佛慈悲,有八万四千法门,总有一款适合你。

      四谛:苦集灭道,苦为因,集为果;灭为因,道为果。苦谛有三苦(苦苦:寒热饥渴、坏苦:荣华易逝、行苦:人生无常)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之说。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行,过去二因;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之苦;爱、取、有、现在因,生、老死,未来之苦。

     
       因果论贯穿着佛学整个思想体系,四谛十二因缘都是以三法印为基础,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是释迦摩尼佛的根本教理,又称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相传在释迦牟尼去世100年后,由于对佛教戒律的教义的不同看法,而产生不同派别。最初分裂形成的两大派即为大众部和上座部,后世普遍将上座部划分为小乘佛教,大众部为大乘佛教。我们姑且认可这种划分方式吧!

      三法印加上一个诸受皆苦便称为四法印,法印的意思就是印证的过程,“信解行证”是学佛成佛的四个阶段,当最后能够证得自己的言、行、思想皆与四法印相符便悟道了,就算没能成佛也能成为一代宗师。

      读不懂《次第花开》的根本原因是不了解佛教的基本原理,不了解佛学里诸多术语,比如“无我”“我执”,为了说明白无我这一概念,佛又引入一个空这个概念,诸法无我,四大皆空是佛对这个宇宙的最基本的一个世界观。物是假有,无自性为空,但却有真实的相这为中观,假空中三观独具慧眼地认识这世界。领会了这三观的意义,就知道了空不是没有,而是教我们不要执着,达到破除“我执”“法执”,从而实现转迷成悟,离苦得乐这两个终极目标。

      
      佛是如何定义离苦得乐里的苦的呢?《大智度论》说有内外二苦,四百四十病为身苦,忧愁嫉妒为心苦,此二苦为内苦;恶贼虎狼之害、风雨寒热之灾,此二者为外苦。《涅槃经》说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无论哪种苦都是果,而非因。那么苦的因是什么呢?佛便引入了业与轮回这一理论,业是众生所言所行所思(念),轮回即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此六道。并用四圣谛对苦的形成和消除的办法进行详尽地解答,为了生死脱轮回至涅槃,佛转法论时又说了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增三十七道品。

      释迦世尊成道之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普度众生。因众生根器不同,实以种种不同法门,可以五乘佛法概括之。
      所谓五乘佛法即:人乘、天乘、声闻乘、辟支佛乘、菩萨乘。人天二乘是世间法,声闻乘、辟支佛乘、菩萨乘此三乘是出世间法,出世三乘中的声闻乘、辟支佛乘为小乘,菩萨乘为大乘。声闻乘修四圣谛,断见思二惑,而脱出世间苦海,得声闻四果:须陀涅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乘修十二因缘,辟支佛意为缘觉或独觉,闻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觉悟者称为缘觉,能于诸法生因而觉悟者称为独觉。

      
      世尊尚说人天二乘,此二乘非究竟法。那是世尊怜悯众生,使不堕恶道受剧苦。

      人乘:乘五戒以生人中,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饮酒、戒妄语。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相对应。

      天乘:乘十善以升天道,天道比人道乐多苦少,天的梵语发音为提婆,含有光明、清净、自然、妙高之义,佛经将天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八层。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不杀、不盗、不淫此三者为身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此四者为口业,不贪、不嗔、不痴此三者为意业。意业为根本。更进一步做好十善,有所不为的同时还要有所为:放生、布施、净行、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净语。不贪、不嗔、不痴此三意业更进一步做到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这十善才算圆满。

      至于四大、五蕴、六根、六触、六入、八识等等浩瀚基本术语可在平时阅读佛经、佛学常识中自然而然地就了解了。

      我想,了解了以上内容大底就能看懂《次第花开》了吧!看懂是一回事,但在生活中实践却是更难的一件事。

往期精彩回顾

红楼小组第三期线下分享会

云荷 | 一箱白酒

张晓东 I 浅谈苏轼之人生态度
第16期推荐书单 | 《次第花开》

亭城读书会
豁达当是如此#亭城读书会

图文编辑:小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