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中国画
发布于 2021-09-12 17:52
艺术家简介
吴永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书画与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怎样欣赏中国画
文丨吴永强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与大家一道分享怎样欣赏中国画。第一,是了解中国画的物质形式;第二,是认识和把握欣赏中国画须要具备的主体条件。
一、现传中国画的幅制与装裱形式
中国画的物质形式体现于其幅制和装裱形式。这些形式包括手卷、立轴、条幅与条屏、斗方、册页、扇面、镜片7种类型。
(五)册页,是把绘画装裱成书的形式,便于携带、欣赏和保藏。有页页相连的,也有活页的。因画幅不大,亦称“小品”。
(六)扇面,将画面剪裁成扇形作画和装裱的形式,包括团扇和“扇面”。
丨扇面 【清】钱慧安《人物图》
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华裔美国学者巫鸿在《重屏:中国绘画的媒材和表现》一书中指出,看一幅画,不应只看画芯里的图像内容,还应重视绘画的物质形式,因为这些物质性方面的东西表征了绘画与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联系,对理解绘画十分重要。英国汉学家苏立文在《诗书画三绝》一文中说:“观念与形式、文字与图像之间精妙而有意义的联姻,是中国传统文化成熟期的反映。”这种联姻便是以具体物质形式为载体的。通过上述这些物质类型,我们可以对中国画的传统特点及其与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联系形成直观的初步把握,从而跨入欣赏中国画的第一道门槛。
1
二、欣赏中国画的主体条件
要欣赏中国画,至少应该具备澄怀观道、人与物游、以大观小、以书观画四个主体条件。
(一)澄怀观道
澄怀,就是消除胸中的杂念,养成空明的心境;观道,就是体悟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真谛。“澄怀观道”意味着唯有澄怀方能观道。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是“澄怀观道”的重要实践手段。
丨直播截屏
丨直播截屏
第二,让局部之景适应画面的整体安排,具体落实为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即宗炳所说:“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说,概括了中国画的透视方法:“画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前山而窥后山,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代表了三个透视角度,可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却往往兼而有之,所以中国画的构图具有一种包含时间运动的整体性特点,而不限于空间性这一个维度。在另一个层面上,“三远”也作为中国画追求的境界,发展出一种“远”的美学,如韩拙《山水纯全集》提出的“三远”说——“阔远”“迷远”“幽远”——就是如此。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说:“绝俗故远,天游故静。”就是指的这个境界。
(四)以书观画
“以书观画”,是以中国画的传统特点为依据的。这些特点表现为:第一,以线造型,以线条为审美基础。线条既是描绘形象的手段,也具备自我审美表达的潜能。中国画的线条并不停留于描绘形象的层面,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就是对线条审美自主性的理论表达,而诸如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阎立本的“铁线描”、吴道子的“莼菜描”、梁楷的“折芦描”等线描风格,更是中国画追求线条审美意趣的形象化证据。第二,追求笔墨情趣,以笔墨为审美标准。“笔墨”首先是中国画技法的总称。“笔”是指以钩、勒、皴、擦、点为内容的笔法;“墨”是指以烘、染、破、泼、积为内容的墨法。同时,在传统中国画体系中,笔墨也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判断标准,正是本着这个标准,清代画家邹一桂在见到西洋画后才发表观感说:“西洋人善勾股法……画宫室于墙壁,令人以欲走进……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第三,主张书画同源同法,追求以书入画。元代画家赵孟頫在他的《秀石疏林图》的题款中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便形象地描绘了中国画家如何借用草书的飞白,来表现石头的硬度和质感,借用篆书的圆笔,来表现树干、树枝的长势。而“八法”,俗称“永字八法”,包括点、横、竖、撇、捺、勾、折等汉字的基本笔画,是对书法之“法”的总称。我们在赵孟頫本人以及徐渭、八大等人的作品中,就能够见识以书入画之妙。
在书法的媒介作用下,中国文人画分享了“写”的意趣,这既是方法论上的“书写”之“写”,也是审美境界上的“写意”之“写”,两者一体二用。书法既严遵格法,讲究传承,又最听任天性,放纵自由,所以在各种书体中,唯有草书方能担当起书法象征者的角色。这样,“以书入画”也就意味着把格法的限制和身心的自由,把画家的心灵、情感和修养共同带入绘画,使作画不但成为表达自我的手段,而且成为修炼人生、通向大道的路径。宋元以降,文人画家通过以书入画,实现了以“写”替“描”,使绘画在接受程式规范的同时获得了内在的自由。相应地,唯有“以书观画”,方能让欣赏者洞见到这种自由。
文章来源: 文艺期刊网
版权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
藝
联系方式
2.邮箱:3078407186@qq.com;
3.艺术热线 :028—84623009;
4.官方网址:www.zgscys.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