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兰山高质量发展的党建密码② “红”润沂蒙 天下无“孤” ——兰山区筑牢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坚强堡垒

发布于 2021-09-26 22:31

  

孤困儿童,是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物质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精神关爱更是缺失,迫切需要社会关爱。

发源于兰山区的临沂市关工委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致力于长期有效解决全市孤困儿童健康成长难题,自2017年筹划成立以来,汇聚8000多名志愿者,踏寻全市9494个村庄,行程1200多万公里,与5317余名孤困儿童“一对一”结对,“心贴心”帮扶,以赤子情怀、无边大爱,温暖了童心,感动了苍生,精准帮扶孤困儿童的“临沂模式”已推向全国,成为兰山区乃至全市关心下一代的典范。

  

“服务团刚成立一年多就吸纳志愿者4000多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很多都是党员,这就需要党组织来引领。”团长徐军介绍,在兰山区委组织部支持下,服务团成立党委,下设12个党支部,吸纳党员780名,按照“党建引领+行业管理”路径,同步推动党建引领和管理指导两条工作主线、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两个组织建设,让组织堡垒为志愿服务事业保驾护航。

  

在党组织引领下,服务团按照“一支部对接一县区”工作模式,在全市12个县区、156个乡镇全部成立服务团,形成“三位一体”组织架构,通过组织带动、层层负责、互帮互助,爱心分散帮扶到核心引领帮扶的模式创新。

服务团围绕党组织建设、志愿者招募、孤困儿童考察对接申请、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等,出台16项制度、48条服务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志愿服务活动中,780名党员组成12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党员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在完成常规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党员志愿者根据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主动申报认领重点、难点志愿服务项目。

  

“这些孩子就像一棵棵小树苗,遭受雨打风吹之后有点歪了,只要有人扶一把,以后就能长成大树。如果没人扶这一把,可能就毁了。”兰山服务团秘书长王宗庆说。

据介绍,服务团探索形成“扶贫、扶心、扶智、扶技”帮扶模式和志愿者家庭“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每个志愿者家庭对接一名孤困儿童作为长期陪伴对象,帮助孤困儿童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掌握融入社会的技能,直至孩子成人成才。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不断提升志愿者帮扶孤困儿童的能力,坚持一手抓党员教育管理、一手抓志愿队伍建设,把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规定动作”与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党建团建“两手抓”。同时,以“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志愿者”“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满家庭”为主题,组织线下学习会80余场;组织党员志愿者宣讲团,宣讲帮扶工作中的感人故事,提升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情怀。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随着党组织的成立,更多爱心人士特别是党员加入服务团。民政、卫健、工青妇等部门单位也争相加入,为孤困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医疗卫生、教育培养等配套帮扶。一颗颗爱心,一次次奉献,让临沂这座城市越发有温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服务团影响力与日俱增,济南、烟台、襄阳、宿迁等16个城市纷纷成立孤困儿童志愿者服务团,20多个城市正在筹备组建。2020年8月,中共临沂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向服务团学习。2021年4月,山东省文明办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总结推广服务团的经验做法,在全省组织实施关爱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手牵手圆梦行动”。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以自身的巨大牺牲,换来革命后代的安然无恙;新时期,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坚持党建引领,“红”润沂蒙,时刻践行党群“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生动诠释新时代沂蒙人民的责任与担当,谱写出一曲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时代之歌。

来源:兰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付然锋  石明兴  孙磊  张丽

编辑:昝晓萍

值班主任:尚伟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