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怎样动,才能都满意?

发布于 2021-10-08 08:14

如题

1



   

意不意外,惊不惊奇:市场的不满和风险竟然来自房价下降,这个早在20年前就被孜孜以求的结果。

开发商的花式降价引起各方不满,并遭到秒杀识破和花式抵制。

 

老业主不满意,“他之所得,我之所失”,信息不对称,被开发商占了便宜那是没办法,但被将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俗称隔壁老王占了十几或几十万的便宜,情何以堪?

 

地方政府也不满意,面包连着面粉,将来土地或是卖不出去,或是卖不出好价,土地财政怎么维持?

 

竞品项目也不满意,囚徒困境,容易触发形成竞争式甚至踩踏式降价。

 

本来以更低价格买到房子的新业主也不满意,在开发商不得不遵令毁约的情况下,只能静等退款,一场空欢喜。

当然,降价房企自己也不满意。当下,解决流动性危机见效最快的办法是多卖房、快卖房,而多卖房、快卖房见效最快的办法则是降价促销。

 

 

事实上,即使业主不闹,政府不管,竞相降价也非上策。它将大概率引起房企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烂尾项目的增多,最终使金融系统难承其重。

 

调控不能松,事关政策权威;房价不能动,事关市场稳定;开发商不能倒(群体性),事关系统性风险。

 

三个目标难以并存,楼市“不可能三角”渐露峥嵘。

 

果真无解?

 

2



 

在报道房企“降价未遂”的公号上,一位网友留言:看来还得涨价才能皆大欢喜!

 

市场重归涨价预期,涨价幅度还要足以对冲各种灰犀牛。政治正确地说,这似乎是开玩笑。

 

但有不开玩笑的办法吗?

 

可以说有,只要:

被调控“边际”抑制的客群足够大。

说人话,就是还有取之不尽的合理合格的购房需求,只是因为信贷支持不充分,如按揭手续烦琐或排队无望,被压降或延后。

 

据最新统计,今年8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又降23.55%。

 

但这股清纯的力量有多大?能否支撑起主体市场?在中国户籍住房自有率已超95%的情况下,是应该放一个大大问号的。

 

还有人一拍脑袋:让房企把差价补给先期买房业主,不就结了吗?

 

先不说开发商有没有这样的财力和愿望,即便有,因构成实质性降价,顺得哥情失嫂意,还是过不了主管部门这一关。

 

降价未遂,就接着爆雷。

 

与以往顺驰、绿城甚至万达的自己“作”不同,此次爆雷是内外因结合、以外因为主的“长爆”和“全爆”。

 

时间从2020年到现在,持续不断,地域从南到北,产品从豪宅到刚需,企业从TOP30到TOP3……,“浓眉大眼”的,“大而不能倒”的,纷纷现出了裸泳的底色和姿势。

 

注意!爆雷已由企业级现象上升为行业级现象,再加上房地产固有的特殊性,对当下楼市的影响,难免全面而深刻。

 

房地产有啥特殊性?

 

1、产品异质化,互相替代性极弱。

北京缺房子,南京多房子,有用吗?我缺70平米的学区房,你多燕郊的大别墅,有用吗?我响应号召,生了三胎,你把一百平米搞成一室一厅,有用吗?

要想有用,除非房价上涨。不然,既用不上,又不升值,买它干啥?

2、规模房企的金融化。

老板首务已不是建房,而是融资。不然,怎么三条红线一来,立时倒下一片。

3、预售制和项目整体交付制。

预售制意味着你可能血本无归或者货不对板。

整体交付制意味着你可能成为被遭殃的“池鱼”。作为前期业主,你妥妥交了钱,收了房,准备喜洋洋。

但或因企业财务危机、或因前期业主维权停工甚至烂尾,苦瓜苦果,你都有份儿。

 

所以呢,盖个房子可以不小心,但买个房子,怎么小心都为不过。

 

预期和信心真比黄金还重要。

 

3



 

现在正是需要预期和信心的时候。

 

金九刚过,银十已来。但多雨之秋,春梦一场。

 

以北京市场为例,9月份新房成交近4000套,环比下降27.37%,同比下降26.18%;成交金融约250亿,环比下降约20%,同比下降约21%。

 

套数之降和金额之降一比,你就看得出来:价微涨,量大降。但加入结构性参数(比如豪宅占比增大),价也未必涨。

 

据地产营销人统计,北京“金九”住宅成交排名榜上,恒大有三个项目进入TOP20,其中恒大丽宫以超80亿位居榜首。

 

帝都尚且如此,众多省市兄弟们就只能做续貂之想了。

 

炒股的朋友们知道,行情确认需要成交量配合,后者映照的是市场的主流情绪,也就是预期和信心,它与行情互相影响,相携进退。

 

爆雷时刻出现成交量显性下降,会使各种利空叠加,放大负面效应,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

 

画面可能是这样的:爆雷、弃购(土地和新房)、更多爆雷、量价断崖式下跌、规模化断供……,形成负循环。

 

监管者看到了这一点,在929的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这是一个正循环。三稳互为因果。

 

稳地价:首先不能总流拍吧,其次,地价也要随城市价值平稳有序上升吧,地方政府的担子很重,要办的事很多呀;

 

稳房价:主要是新房,最好稳中有升。这样,前期业主才不会闹,房企危机或可舒缓,上下相关产业和金融机构才能避免“多米诺”。

 

稳预期:未来至少地价房价不会跌吧!最好既房住不炒,房价又长期慢牛。

 

稳字不易,既要稳价,也要稳量。当下稳量更重要,但比控价难得多。

 

降价未遂,是因为开发商无非几十个大B,发个文吓唬吓唬就行了。但市场成交量涉及成千上万的小C购房人,总不能发文强让他们买吧。发钱还差不多,如棚改。

 

发钱可能性不大,但借钱快一点还有有希望的。

 

最近部分有条件的城市已出现针对购房者的便利,如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缩短放款周期等举措。

 

这是救市吗?看来不像。

 

三稳之前,监管者仍然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尺度分寸在哪里?

 

会议收尾语是: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就是说,至少让花了钱的购房者得到房子,不能钱房两空。

 

对于房企,个别条件放宽,当然是整体利好,但能否足以抵销房企爆雷对购房者预期和信心的打击,由此而来的增量购房能有多大,其中有多少能进入爆雷和即将爆雷房企的腰包?

 

可以抱希望,不宜抱奢望。

 

事实上,“稳”意味着市场将长期横盘箱体运行,那些负债过高,不上市就活不了、不能借新还旧就活不了的“金融化”房企,大概率会被打回原形。

 

未来肯定要来,但并非尽在我们掌握。稳预期的同时,更要稳心态:

去侥幸心,生敬畏心,淡得失心,怀平常心。

1  窥见泰禾的小秘密

2 摘桃子的人

3 左氏春秋

4 关于物业股,好像只有彩生活说了实话

一位非油腻大叔的清新活法儿

6 据说,蛋壳好像没救了

7 绿地往事之红人张玉良

 疫情与楼市

房地产税没啥可担心的

10 帝都中央,难得一院

11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12 聊聊5000万元以上的房子

13 马云退休前的谶语和暗示

14 抱愧太原

15 为什么你能创造和见证奇迹?

16 当下房企的八项注意

18 潘石屹的故事,到底香不香?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