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什么地位,为何可以比肩孔子?
发布于 2021-10-12 08:40
在中国历史上,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一路提高,而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也达到了中国学术史上最高的地位,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即使是几千之后的今天,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一定知道儒家文化,但都会用儒家的处事手段解决问题,这就是孔子的魅力。
但孔子之后的两千年,儒学却陷入了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儒学几乎救药被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是另一位伟大的人物出现,开创心学一派,成功引导中国的学术思想走出困境,他就是王阳明,一位可以与孔子比肩的伟大学者。
▲王阳明
王阳明与心学
早在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发现,他们信奉了千年的儒家文化有了崩溃的迹象,儒学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陆续有改革派进行儒学改革,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程颢与程颐创立,南宋朱熹发展大成的程朱理学,理学在注重传承孔孟的心性儒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理,以天理和天道来取代原始的天人合一,简单的天命观,同时将儒学从精英阶层推入平民阶层。理学的伟大之处在于,知识与发言权不仅限于了少数精英阶层。普通民众也有了参政议政的理论基础,同时理学中,道统高于王权的思想,不仅为当时统治阶层接纳,也为后面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建立明朝,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儒学的根本弊端并未解决,反而因为理学用简单的内卷方法将儒家的深层矛盾掩盖,造成了一种阳儒阴释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代即使是大力推崇程朱理学,而民间却对程朱理学嗤之以鼻。理学和儒学本质上都存在着一个理论太过空泛的问题,想要管住全部,无论是整个国家还是单一个人,都必须服从理这一前提,但时代在进步,如果只是拘泥于过去的理,显然只会让人思维僵化,只有打破桎梏才能适应今天之社会。
于是作为儒学的一派,陆王心学应运而生,几乎是与朱熹完成理学改革的同时,心学也开始发展,到了明朝在思想界也依旧是一股不小的势力,而王阳明则是正式提出心学观念,提炼出心学的核心观念致良知,强调人心即主体,知行合一。解决了困扰儒学学者几千年的难题就此解开。至此,儒学彻底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不再服务于一家一姓。正如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说的那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阳明
王阳明如何比肩孔子
不过,即便是到了今天,王阳明的地位依旧被质疑,无可否认的是王阳明开启了心学的一派确实很了不起,但是依旧有人认为,心学只是在儒学发展起来的一个派别而已,那么问题来了,继承者如何做到比肩创建者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两者有一样的功绩就行了,就好像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但后世赞扬最多的却是汉武帝刘彻,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但明成祖朱棣也不遑多让。孔子开创儒学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位,修订六经,以及他的语录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但是孔子的儒学却是仅限于少部分人的,即便是后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也只是让儒家得到了官方认可,在精英阶层流行而已。这其实都还不准确,毕竟魏晋时期,更多的精英人物是好黄老之学的。
而真正让儒学成为每一个华夏子民主要思想观念的,其实是心学。心学将儒学的理论从精英高层泛泛而谈,降低到了普通贩夫走卒都可以操作的程度,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知行合一,完成个人道德的建构,心即理,将人放在了宇宙的中心,而这种人本主义思想,正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所欠缺的,这就是王阳明的贡献。
仅此一点,王阳明便能与孔子并驾齐驱,而官方也不得不承认王阳明的地位,在他去世后,于公元1584年得以从祀孔庙,算是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民间,更是将王阳明捧上了神坛,张岱就说过,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到了清初,反清事业急需一种观点支撑,这时,满足大众需求的心学再一次发光发热,成为时代的破冰者。而心学东传,直接影响到日本的明治维新,凭借着知行合一,日本开启了强国之路,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方人大败西方人的东乡平八郎便说过,一生低首拜阳明,日本著名儒学家冈田武彦也说过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王阳明
王阳明的三不朽
其实在古人的评判标准中,也有一套评价一个人的功绩系统,那就是三不朽,这还是《左传》里提及的标准,立德、立功、立言这三项完成一项就能流传于后世,成为不朽,纵观整个历史长河,在这几千年里,能做到的只有两人,那就是孔子和王阳明,至于民间所谓剩下的半个神人曾国藩,还真不好评价,这里就不提了。
王阳明不仅学术做得好,领兵打仗也有一套,用他的话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正德年间,八虎专权,刘瑾独揽朝政,将当时朝忠直之臣下狱,王阳明不畏权势,上书救援,结果被贬贵州,只能当个龙场驿丞,中途还被刘瑾追杀,靠着假死才逃过一劫。但即便如此,王阳明依旧不改初心,在重新起复后的正德十二年,一举荡平南赣匪患。
紧接着就是王阳明军事上的巅峰,平定宁王之乱,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起兵,当地的地方官基本是都是跑的跑,降的降。能做到重整旗鼓,与朱宸濠对抗的,只有王阳明一人而已。而且他利用宁王的心理弱点,直取宁王老巢,一战而下,仅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宁王之乱,也让南方诸省免于战火,
从立功的角度上讲,王阳明是足够了,虽然没有抵御外敌的功绩,但武功并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是能做到真正的保境安民,王阳明让众多百姓免于兵灾盗匪之苦,足以成得上是立功了。
至于立言,早在被贬龙场时,在极度困窘的情况下,教化开导当地人民群众,深受人民的爱戴,更有所谓的龙场悟道,为其不平凡的人生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即使是到了今天,大家也能在各种标语上看到知行合一的教导,每一个人心中都阳明心学的影子,尽管大家并没有学习或者感悟过,但却都在践行着致良知,从这点上看,王阳明,已然是不朽的。
▲王阳明
心学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到了,心学不仅仅是在儒家内部开一个门派这么简单,更是开创了条新路,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是晚明的泰州学派,它继承了阳明心学,并发扬光大,反对束缚人性,提倡思想解放,这一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拥有思想启蒙意义的学派。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是王阳明的学生,最开始的时候,王艮只是想在王阳明手下混口饭吃,不过想吃王阳明的饭也被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潜移默化下,王艮开始了治学之路,王艮的学生多是下层的平民群众,贩夫走卒一应俱全,大有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样子,不过却是更进一步,泰州学派是直接开启底层人民的明智,让普通的愚夫愚妇都能懂得心学道理,这也是心学的优点所在,百姓日用即为道,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抛却了传统儒生的空谈治国,真真切切地走入民众中去,从此民众在是懵懂无知,人人统治,而是人人皆有人权,人人皆是道理,在陈胜吴广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的几千年,这句话在这时才算是深入人心。
▲王阳明
由此也看出当时统治者对阳明心学的忌惮,一方面,心学已成为燎原之势,无法阻挡,另一方面,心学启蒙势必会冲击完全,还想坐稳铁桶江山就必须将原来攫取民众的权力还给民众,这显然让统治者无法接受,于是统治者大加打压泰州学派,比如泰州学派知名学者李贽死后,统治者下令将他的所有作品进行烧毁,不得留存,但越是打压,阳明心学反而爆发出了它应有的力量,割裂两千多年来封建统治的黑幕,让广大的底层民众发现,原来除了遵循礼教的活着,自己还有另一种活法。
除此之外,心学也展现出了它的包容性,同样是泰州学派的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并早于魏源等人两百余年提出了向稀罕学习先进技术的主张,彼时的西方,正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末期,拥有远比东方多得多的技术储备,如果此时能完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转变,将有可能让明王朝迎头赶上。
▲王阳明
人皆成圣的心学目标
心学尤其是泰州学派为普通民众开启民智,实际上便是触及到了心学的核心区域,那就是人人皆可成圣,命虽天定,但造命由我。普通人和所谓的圣人没有其他区别,不止是王阳明能与孔子比肩,人人都可以,这才是心学的最终目标。
如果说儒学是为了让人崇古,恢复三代之治时的美好田园社会,那心学的蓝图则是人人如龙,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新社会模型。相较于程朱理学的光说不练,以及斤斤计较于小事上的伦理观建立。心学门人的步伐显然要大得多,泰州学派的何心隐便已经在自己的家乡永丰进行社会改造试验,打造东方的乌托邦,即成立聚和堂,捐出自己的所有家财,建立公共仓库,实现所有族内子弟一律平等,分配公共房间,吃公共食堂,在公共学校进行学习,完成了孟子所谓的观寡孤独者,皆有所养。与此同时,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只是提出一个粗糙的模型而已。
虽然何心隐的做法因为当时的当权者镇压,而失败,何心隐被杀,但也在将心学的讨论推上了一个新的巅峰,以至于明末的三大家都没有办法避开心学不谈,即使是认为王阳明心学造成明朝思想混乱,需要对明亡负责的黄宗羲,也不得不妥协,在他的《待访录》中提到君臣共治的想法时,也不是传统儒教的君君臣臣式的做法,而是真正的君与臣平等治天下,显然也是受到了心学的极大影响。
▲王阳明
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心学也在新的时代里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大有发展。王阳明本人的济世救人,兼济天下的情怀也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将王阳明与孔子放在一起,并没有谁高谁低,他们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以及实践家。
孔子的最大贡献并不是他独创的儒学思想,而是他打破了周代以前,知识被上层垄断的局面,从事华夏大地上,越来越多的人做到读书明理,这是孔子的伟大之处。而他之后的王阳阳,则是解放了普通民众的思想,使之不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让更多人懂得道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有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能力,并一起为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之力,而不是袖手空谈,这是王阳明的伟大之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