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深度解读⑨:认识有多深,行动有多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发布于 2021-10-12 08:36

今天和大家一起研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篇文章原来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答复对于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后来因为公开刊行的时候,林彪向中央申请不要提他的姓名,所以做了删改。

 

我个人建议大家可以直接阅读原来的那封信,把自己代入林彪的角色,读着教员批评自己错误思想的文字,感觉特别有针对性,这样读起来更加亲切、更加过瘾。

 

经过教员在前面几篇文章里的反复说明,解释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党内同志们都认识到并且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

 

但是,这个认识并不牢固、并不深刻,更多的是一种人云亦云地打气和鼓劲,一到真正的行动环节就露怯了、露馅了

 

比如,认为反革命力量强大、距离革命高潮尚远,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巩固和扩大红色政权的观念,而是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等,进而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等等。

 

行动有问题,根源在于认识不到位。认识有多深,行动有多真。

 

教员在这封信里批评了这种观念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行动主张,认为这不适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教员说的比较委婉,实际就是错误和妨碍)。下面我将带着大家一起体验教员的思想风暴:

 

一、错误理论的根源是什么?

 

教员指出,错误理论的根源在于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这一点在教员之前的几篇文章里也反复强调,是教员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观点,对于这一点认识的是否透彻、决定了大家对于革命局势以及后续行动的认知和规划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果对于这一点有了透彻地认识,那么:

 

1、就会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

 

2、就会明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因之,也就会明白农村起义何以有现在这样的全国规模的发展。

 

3、就会明白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

 

4、就会明白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

 

5、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6、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教员充满自信地用了四个“必须这样,才能……”的句式指出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

 

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

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

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

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二、反向思考与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员进一步指出,过高估计革命力量、或者过高估计反革命力量,都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都会导致在革命行动上的偏差。

 

在当时的环境下,经历过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但是,教员提出来反向思考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法,帮助大家进行剖析:

 

1、革命力量虽然弱,但反革命力量也并不强

 

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

 

这一点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西欧各国的革命的主观力量强于中国,但是仍然不能即时爆发革命,因为它们的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要比中国的强大许多倍。

 

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因为反革命力量也相对较弱,所以中国革命高潮一定会早于西欧。

 

2、革命力量的发展、反革命力量的衰落具有必然性

 

革命力量具有先进性,它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必然的,这已经通过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进行了充分的证明。

 

教员更是用一句充满了乐观主义、浪漫主义和形象意味的老话做了定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起初阶段虽然只是点点星火,但是革命的大势不可阻挡,必将成为燎原之火!

 

至于反革命力量的变化,在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由于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到十分露骨地步,蒋桂冯混战的形势业已形成,实质上反革命潮流已经开始衰落。

 

3、如何透过当前的表象去观察问题的实质?

 

教员不否认当时的客观情况容易迷惑一些同志,认为反革命力量强大,特别是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认为革命胜利的前途渺茫。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分析呢?教员提出来一条特别有用的分析方法——如问中国革命高潮是否快要到来,只有详细地去察看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是否真正向前发展了,才能作决定”。

 

不要被当前的表象和一时的困难给吓到,想清楚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跑偏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围绕这个问题再来看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这才是科学的分析。

 

紧接着教员抽丝剥茧地分析如下:

 

1)国际层面

 

矛盾不断发展(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因此,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需要更加迫切。

 

2)国内层面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导致中国境内的矛盾不断发展,主要包括:

 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

 帝国主义者相互之间的矛盾;

 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军阀混战),进而导致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赋税加重);

 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工业的矛盾(帝国主义不让步),同时导致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资本家从拚命压榨工人找出路,中国工人则给以抵抗);

 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中国商业资本的剥蚀和政府的赋税加重等项情况,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更加重了,农民则更加仇恨地主);

 国货商人、独立生产者、士兵群众、城市贫民、学生和统治阶级的矛盾(逐渐破产、战祸日广、求生不得、失学失业等等)。

 

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矛盾累积加剧、混乱不堪、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反革命力量虽然看起来强大,但是在全国都布满干柴的情况下,革命的烈火很快就会燃起。

 

并且,时局的发展正是验证了“星火燎原”的趋势,从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革命的高潮很快就要到来。

 

三、客观分析与探讨问题的利弊

 

说了一通理论上的分析之后,接下来,教员借着前委给中央的信探讨了分兵打游击和兵力集中的利弊与优劣,拿客观的事实来举例子,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1、分兵游击的弊端

 

1927年冬天开始,中央就计划过而且多次实行过分兵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但是都失败了。因为:

 

1)红军多不是本地人,与地方赤卫队来历不同;

 

2)分小则领导机关不健全,恶劣环境应付不来容易失败;

 

3)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4)愈是恶劣环境愈须集中,领导者愈须坚决奋斗,方能团结内部应付敌人。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才好分兵游击,领导者也不如在恶劣环境时之刻不能离。

 

2、兵力集中的好处

 

兵力集中的积极的理由是什么?

 

集中了才能打破大一点的敌人,才能占领城池。打破了大一点的敌人,占领了城池,才能发动大范围的群众,建立几个县份联在一块的政权。这样才能耸动远近的视听(所谓扩大政治影响),才能于促进革命高潮上发生些实际的效力。如我们前年干的湘赣边界政权,去年干的闽西政权,都是这种兵力集中政策的结果。这是大的原则。

 

3、什么样的情况才可以分兵?

 

教员没有一棒子打死,说分兵就是不对,而是循循善诱地指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可以分兵、才应该分兵:

 

1)近距离的分兵

 

大家经常谈到的当时革命时期的游击战术,例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实际上都是有适用条件的,不是普适性地正确。

 

采用游击战术,距离必须要近。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能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例如:

 

湘赣边界第一次打下永新时,二十九团与三十一团之永新境内的分兵;第三次打下永新时二十八团往安福边境,二十九团往莲花,三十一团往吉安边界的分兵;又如去年四月至五月之赣南各县分兵,七月之闽西各县分兵,都是适例。

 

2)远距离的分兵

 

分兵,必须要想清楚分兵的目的,是为了更能争取群众、更能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更能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如果达不到,甚至反因分兵而遭受失败(例如:前年八月湘赣边界分兵打郴州),那么不如不分。

 

因此,远距离的分兵,必须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好一点的环境和比较健全的领导机关。

 

在这两个条件下分兵比集中更有利。至于将来是否有因为经济情况不许可集中而分兵的,教员秉持客观的态度,认为之前没有接触过不能下断语。

 

通过理论分析和事实举例,教员令人信服地指出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建立巩固和扩大红色政权的必要性,打消了党内对于反革命力量强大的畏惧心理,增强了革命的信心和斗志。

 

教员提到:“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果然正确地解决了,影响到红军的行动实在不小,所以我很高兴的写了这一篇。”再一次说明了正确的认识对于正确的行动影响有多大、有多深。

 

没有这篇文章、没有认识的改变和调整,或许中国革命的进程将会进一步拉长。在此,也希望所有阅读本文的读者能够在行动之前想明白、想透彻,在目标没有实现的时候反思是不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和错误,修正思想、正确行动!

 

最后,教员也提到,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

 

对于很多后人来说,在拜服于教员的先见之明时,情不自禁地以为教员是穿越者、是先知,但事实上,教员就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向教员致敬!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