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西伯利亚的“来客”红嘴鸥乐享平顶山白龟湖美好生活

发布于 2021-10-13 07:45



每年10月之后,上万只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启程飞越俄罗斯,进入中国。其中一些会行程数千公里,长途跋涉来到中原腹地平顶山,在白龟湖面上,展现出一幅人鸟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秋深露重,红嘴鸥又来了

白龟湖管理部门提醒市民莫扰其栖息

□本报记者 吕占伟

时至深秋,10月12日的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叽叽啾啾”的鸟鸣声不绝于耳。鸟影在湖面、岸边林地闪现,游人在远处静静地观赏、拍照,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从佳田西湖岸小区附近到秀林园,园区环湖护栏以及景观桥、木栈道的栏杆上,新设置了多块“文明赏鸟”主题标语牌,用手机上面的,即可看到园区相关介绍。
“这些标语牌共有30多处,是国庆假期前夕设置的。最近几天,已经有红嘴鸥到访白龟湖了。考虑到秋冬季会有更多的红嘴鸥迁徙而来,希望游人为它们提供相对安静、安全的栖息环境。”市白龟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张立峰说,“根据往年情况,在园区栖息的红嘴鸥最多时有上万只。这说明园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临湖观鸥也是鹰城市民的一项福利。我们将合理划设投喂点和保护区域,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醒人们保护性地观赏鸟类,呵护环境。”他同时提醒游人不要过于接近园区的候鸟,莫用无人机、穿越机拍摄候鸟,以免惊扰到它们。
据了解,市白龟山湿地自然保护区2007年由省政府批准建立,以白龟山水库为中心,东西长20.9公里、南北跨度7.4公里,湿地总面积6652.25公顷。该保护区作为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特别是鸟类迁徙重要的停歇、栖息和繁衍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4种,其中鸟类185种、兽类20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2种、鱼类2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3种。


 2016年-03月-17日


(组图)红嘴鸥群惊现白龟湖?

专家说这是平顶山首次出现!

平顶山晚报 2016-03-17

白龟湖疑现红嘴鸥群

有关人士称,是很像但不能确定,我市首次出现

近段时间,白龟湖出现一群酷似海鸥的白色飞鸟,在白龟山水库管理局综治办工作20余年的袁平向记者报料说,这些鸟很像每年从北方飞往云南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如下组图)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白龟湖平煤神马集团休养院附近,湖面上落着近百只白色飞鸟。这些鸟体羽白色,翅羽灰色,两翼下端有黑色斑块,双翼展开超过60厘米,身长约30厘米,喙和腿及爪红色。它们休息时降落在水面上,飞翔时习惯性地在湖面上空巡弋,时而俯冲下来,似在啄食水里的小鱼。

袁平说,这些白色飞鸟是十几天前出现在湖中的。“往年这里会有野鸭、白鹭等水鸟,这种鸟是第一次见。”袁平说,这些鸟与他在云南滇池见到的红嘴鸥十分相像。

随后,记者拿着拍到的照片来到位于市河滨公园的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看了照片后表示,这群飞鸟确实是鸥类水鸟,而且与红嘴鸥很像,但不能最终确定。“毕竟我市以前没有出现过红嘴鸥。不过,这种水鸟在我市是首次出现。”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红嘴鸥属于候鸟,繁殖于我国西北部的天山西部地区及东北部的湿地,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以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为食,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国家保护动物。

据新华社昨天电,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大批红嘴鸥陆续从西伯利亚等繁殖地飞抵昆明越冬。到次年开春时,红嘴鸥头部羽毛逐渐变黑,进入性成熟期,开始成群结队返回北方繁殖后代。

“白龟湖出现越来越多的鸟类,说明平顶山市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爱护鸟类,不猎杀野鸟,为鸟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平顶山晚报记者牛超/文 禹舸/图)

拉网排查回头看

10月12日上午,执法人员向春晖路一家饭店的店员强调防鼠板的使用方法和摆放位置。
当天上午8时许,新华区市场监管局启动“创卫创文”决战决胜行动,80多名一线监管人员按照“千分制”要求严格查漏补缺,展开新一轮拉网排查。执法人员检查了春晖路以及春华国际、龙凤盛世小区等处的小食品、餐饮经营门店。本报记者 杨岸萌 摄

马庄村临时安置区旧貌换新颜

□记者 杨元琪 


10月12日上午,在市区黄河路与开源路交叉口西南角湛河区马庄街道马庄村拆迁临时安置区,马庄街道党员志愿者忙着清理卫生死角,身后新建成的彩钢瓦房格外引人注目,每间房外都接上了水龙头。
“这里地势低,以前每次下雨都积水,出个门都是难事。现在好多了,有了下水道,每家每户都用上了独立水龙头,做饭方便多了。”居民李铁军说,他们一家三口在安置区生活了两年多,之前在门口搭个棚子、支个液化气灶做饭,连个像样的厨房都没有,现在街道办事处为他们统一盖起彩钢瓦房,用作厨房和储藏室,居住条件改善了不少。
“我们的公厕也是刚建的,马桶都是新崭崭的。”79岁的王景和老伴儿谢保才坐在门外晒太阳。20多天前,她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是一排新房,门前的空地也被硬化,还设置了衣物晾晒区。
马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淑芬说,为改善安置区居民居住条件,使创卫不留死角,此次改造工程从9月21日开始,那天是中秋节,该村党员志愿者先锋队的10多名队员锄草、挖沟、搬砖,一直干到入夜。随后一周,他们又建起了12间彩钢瓦房,并为安置区铺设了下水管道。

修复“眯眼”路灯


10月12日,市区绿源西街(中兴路湛河桥东侧)维修人员维修故障路灯。
据了解,受近期降雨等因素影响,市区部分路灯出现问题,市路灯管理所及时对市区多条道路照明路灯进行排查,对发现的亮度降低、闪烁、不亮路灯及时进行修复,确保市民夜间安全出行。本报记者 张鹏 摄

闫庄村:

查漏补缺推进“双创”

□记者 吕占伟

10月12日上午,示范区滨湖街道闫庄村一片忙碌景象:物业公司组织的人力和车辆将清扫、收集的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装车清运;网格员与党员志愿者在村进行拉网式核查,对发现的“漏点”随时进行清理。
“国庆假期之前,村里进行了几次集中治理活动,各个村组长、党员志愿者以及网格员每人包一条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假期结束后,针对示范区管委会和街道办事处查找出的问题进行立行立改。尤其是对于‘双创’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进行详细核查。比如位于城乡接合部的租赁站,外来人口多;凤凰路(老平宝大道)村庄以外地段的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大。对于这两个重要的点位,村里多方协调,最终解决了垃圾收纳处理问题。”闫庄村党支部书记孟付生说。

新留村整修村道

□记者 高红侠

 “俺村里的路修好后,下雨天出来进去再也不用担心踩泥蹚水了。”10月11日下午,家住新华区焦店镇野王村新留村民组的郭海珠开心地说。
从市区建设路西段进入新留自然村,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已施划了标线,身穿红马夹的志愿者在清扫路面。
新留村民组共有400多口人,不少村民是白龟山水库的移民。此前村道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每逢下雨天,村民出门踩泥蹚水,颇为不便。新华区移民局局长赵小兴介绍,近年来,该局将该村的道路维修纳入扶持项目。经过招投标,施工单位入场施工。近日,投资45万余元、总长540米的村道修成通车。
“出门是平坦的路面,看着心里舒坦!”村民刘海全说,以前村北头有段路地势低,每次下雨积水有膝盖深,“现在好了,我们再也不用怕下雨了。”

新新街街道清理小菜园

□记者 牛超


为改善辖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新新街街道开展了铲菜还绿专项整治行动,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支持。10月11日,针对没有清理的小菜园,新新街街道组织机关人员与社区网格员、志愿者一起,来到损绿种菜现象比较严重的温馨家园,耐心劝导坚持种菜的居民。小区绿化带内800余平方米的菜园随后被工作人员全部铲除。
“下一步,街道将对清理出来的公共绿地进行绿化,种上花草。”新新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合义说。

平顶山晚报抖音号:pdswanbao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