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赚钱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
发布于 2021-10-13 07:51
复制的艺术
Andy Warhol
#波普艺术#
他不仅定义了波普艺术
还让所有艺术家知道
艺术家是可以赚很多很多钱的
并且谁都可以成为他



他的时代
安迪•沃霍尔,他引领了一场波普艺术革命。
在美国 1950 - 1960 年代的艺术家里,他是最早对艺术和商业的关系直言
不讳的人,“商业艺术是艺术的下一个阶段。”多么的直白和高级。
这句话,站在当时来看是预言,站在现在往回看,却更像是他的处心积虑。
所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

他相信属于他的艺术时代即将到来。他相信,商业社会加速了消费品的同质
化,也把阶级给抹平。而流行文化正是商业社会里最具魔力的东西,无孔不入。
“有钱人和你喝一样的可乐、吃一样的热狗、穿一样由国际女装工人联合会生
产的衣服、看一样的电视与一样的电影。” 沃霍尔说。
既然生活都已经不分阶级,又为什么要把艺术区别对待?后来,他用一样的
方法创造了以可口可乐、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为主题的作品,全都是
关乎当下或流行的主题,要么就是生活当中最平常不过的东西。

他改变了艺术的内容,也改变了艺术创作的过程。为了加快创作的效率,他
干脆雇佣了助手,让他们完成作品中的环节,自己只在最后签个名。整个过
程就好像工业生产的流水线。
“沃霍尔画什么根本不重要,因为他的客户只看得见他的签名。” 艺术评论家
罗伯特·修斯说。
1964 年,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单幅作品售价1500 美金。这触动了他的
艺术家同行,也在社会上掀起一场关于艺术价值的讨论。在一些人看来,沃
霍尔的作品欠缺技巧,只是在卖弄概念,把“流行”当作自己的挡箭牌。
沃霍尔之所以空前绝后,是因为他不仅创造了概念,还是把这种概念普及给全
世界的人:平常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流行?他定义了波普艺术,这定义本身
又变成了更具价值的东西。后来者杰夫·昆斯,达明安·赫斯特,或者村上隆,
哪一个不是这个基础上的再发展?
他还不停地出现在大众媒体的聚焦之下,为的是保持永久的曝光度。这种自我
宣传在四五十年代的艺术家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死后30年仍在赚钱
沃霍尔最出名的大概是绝对伏特加联名款了 吧。1986 年,他曾为伏特加瓶身创作过一 副“绝对沃霍尔”的画作。2014 年,绝对伏特
加就以此为原型推出了 400 万瓶 Andy Warhol 限量版。


2015年1月份,匡威联合波普 艺术家安迪· 沃霍尔的基金会发 布了一款联名产品。

还有多的数不完的商品,联名手机壳、
联名 Bugaboo 婴儿车、联名巴黎水瓶....
不自己创作的
“挪用艺术“

他的作品就仅仅只是复制!复制!复制!
往往都能以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成交。他是与毕加索等同级的艺术品市场
顶尖代表人物。
2012年,他的作品曾以3.8亿美元的年度成交额位居当年艺术家拍卖成绩排
行榜榜首,将毕加索拉下马来。
他除了画画,还涉足摄影,导演电影,为摇滚乐作曲、自办杂志,甚至还出
书成为作家。
在艺术界他最有“内涵”,但他却说“我没什么内涵,我只是在专心搞钱”。

他于1972年创作的《毛主席》,在
2010佳士得香港春拍中以662万港
元的价格成交。
他在好莱坞费若斯画廊展出的《32个 罐头》的个展,即便饱受讥讽,罐头 还是卖出了1000美元。

这证明了他商业艺术设想的成功。
后来又创作了更多日常事物:米老鼠、猫、高跟鞋、蝴蝶...什么流行他就复
制什么。
谈到“挪用艺术”,确实容易引发很多争议,包括创作目的、作者权、版权、
艺术价值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挪用”过后的作品,确实给创作主体
赋予了全新的观看视角,观者能得到完全不同于原物件和原作品的初衷和
感知。这层“变异”在今天日新月异、琳琅满目的视觉文化中,提供给了学术、 市场、收藏一剂新鲜的血液。
似乎时代从没有抛弃过他。他被评价为“把握了商业精髓的艺术家”。画作屡
屡被拍出高价,作品的展览也受人追捧。时至今日,关于他的争议仍然存在。
爱是我们人类最核心的话题!
爱、爱情、关爱、友爱、爱护、敬爱!
让“爱”感动我们每一个人!
请提出您想要表达的"爱"的主题,我们每周发起观众投票,选本周出票数第一的主题!我们将以这个主题绘制一幅充满爱的画!
注释:您的主题一旦胜出,我们将绘制和发表这个主题的绘画。同时,我们将把这副充满爱的画+镜框赠送给您,您可以收藏,或者献给您所爱的人!
伴随您的主题,我们欢迎您投稿,讲述您的故事、分享您的情感!
我们每天推出一幅充满爱的画!
一年365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