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治昏沉和烦恼
发布于 2021-09-28 07:29
〈信心铭〉这里所讲的是顿悟法门,顿悟讲无念。无念,就是当下这念心,一念不生,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人的心地光明正大,头脑清晰明辨,竟像一面明镜、一潭止水,没有波浪,这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性”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本心本性中,一个是“觉性”、一个是空性,两者是分不开的。觉性离不开空性,空性也不离这个觉“性”。
觉性,就是灵知灵觉,称为“菩提自性”;空性称为“涅槃自性”。能知空性的这念心,就是觉性;假使空性离开了觉性,所得到、所证到的,也只是一种空定。《圆觉经清净慧菩萨章》所说的“随顺觉性”,动静闲忙、二六时中,我们这念心都要站得住、站得长。任性的功夫也有深浅,看看自己能保持任性多久?顺境能任性,逆境也能任性;静中能任性,动中也能任性;白天能任性,到最后晚上也能任性,这就不简单了!时间拉长了,就是功夫。
这念心就是“道”,这念心就是佛;能够知道“任性”,任其本心自在,随顺觉性、坚住正念、坚住正印,这样就称为“合道”,与道相当,就能契入无上道,契入我们的本心本性。真正达到“任性合道”的境界,就“逍遥绝恼”。“逍遥”就是自在,这念心真正住在大禅定当中,享受太平、享受清净、享受宁静,这个禅定是本具的。所谓绝缘绝虑;“绝恼”,永远离开烦恼,也就是不起烦恼、没有烦恼。
契悟这个心性是绝对的,烦恼即菩提,安住在这念心当中,自然就能“绝恼”。达到这个境界了,心生愉快,感到人的生命是无穷尽的,真正是禅悦为食,逍遥自在。逍遥自在的功夫虽然有深、有浅,最低限度都能让我们体悟到这念清净心。众生的心散乱攀缘,心猿意马,就像水牯牛一样,所以初开始要“系念”,如果不系念,心就跑掉了。“系”就像将牛、马套上绳子,拴在一个地方,牛、马就没办法乱动、乱跑。用种种方便,把心靠在一个境界上,令心不妄动,
这就属于渐修法门。例如:净土宗念佛,就是专门讲系念,有所谓三时系念,把心靠在一句佛号上面,让心安住下来。“昏沉不好”,一般人心中没有念头的时候,就容易昏昏沉沉、迷迷糊糊。修行,要知道心当中有四种毛病,一个是昏沉、一个是妄想、一个是无聊、一个是无记,这些都与道不相当。所以打坐的时候,不可以昏沉,有了昏沉,马上就要对治。为什么容易昏沉、打瞌睡?或是因为身体不好、精神不好,或是睡眠不够,或是吃得太饱,或是念头沉到五阴境界中,都容易昏沉。
如何对治昏沉?如果是属于生理上的因素,可以用两只手蒙住左耳和右耳,然后把中指放在食指上,轻轻滑下,震动一下后脑;或是起来动一动,看一看天空,呼吸新鲜空气,用冷水洗个脸,乃至于拜佛、经行,这些都是对治的方法。等到没有昏沉了,再继续静坐。如果念头沉下去了,就要赶快提念,把念头提一下。念佛也是提念、参“谁”也是提念、诵经也是提念、持咒也是提念;或者是提起念头去想一个境界,例如:想到佛龛上的香炉:
“这个香炉是玛瑙色、是圆形的,很光洁、很剔透……”或者是想到空中有一尊佛像,把念头想远一点,心念提起来了,就不会沉下去,这些都是对治的方法。等到没有昏沉了,还要把能想的心收回来,因为这个心无论想到什么境界,都只是系念,无论是修密法、修止观,乃至于观佛像、观日轮、观月轮……有系念都还是一个方便。假使执着方便,就称为法“执”;对法门产生爱,就称为法爱。如果修习法门有了感应,却错认消息执着感应,那就舍本求末,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