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 | 一文梳理《施政报告2021》,5方面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发布于 2021-10-08 08:45

特首林郑月娥10月6日发表今个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施政报告2021》,她表示今年施政报告附篇篇幅较以往长,会总结本届政府过去四年多的工作,全面交代过往900多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会聚焦未来,着眼国家给予香港的发展机遇。

《施政报告》提到香港将重点发展北部都会区,这个占地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将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此外,《施政报告》提及的多项内容与深港融合有关。下文整理施政报告2021的发言重点、经济措施、房屋和民生福利政策等:

01

过去四年超过900项政策完成或推进96%

林郑月娥在开场发言表示,过去四份《施政报告》共提出超过900项政策措施,当中96%已经完成或按序推进。包括推出利得税两级制、发行政府绿色债券及银色债券、推出「公共年金计划」、修订迎合新经济企业需要的上巿制度;法定有薪产假由10星期增加至14星期;把「居者有其屋」售价与巿价脱钩、立法规管「劏房」租务、为长时间轮候公屋并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提供现金津贴和兴建过渡性房屋等。

02

积极推展《基本法》第23条的本地立法工作,香港国安法扭转乱局特区迎来良好局面

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林郑月娥表示,在香港国安法及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双重保障下,香港迎来良好局面,是砥砺前行,重新出发,谋划未来的时候。大家须紧记好局面得来不易,她今日能安然站在立法会议事厅发表施政报告,议员能安坐席上履行立法会听取施政报告的宪制职能,而两年前同一场合则被反中乱港的议员干扰破坏,导致立法会“瘫痪”。现在在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的保驾护航下,香港特区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

林郑月娥表示已积极推展《基本法》第23条的本地立法工作;亦表示检视或激活现有法例,确保在全面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上,执行部门有法可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03

建设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将覆盖深港口岸经济带

林郑月娥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并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而支撑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维港都会区亦会扩大至包括「明日大屿愿景」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这两个位处香港南北的都会区将可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间布局,并驾齐驱,互相辉映,推动香港未来发展。

04

已规划或规划中住宅单位35万个

目前在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个住宅单位;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的住宅单位为约16.5万至18.6万个。连同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39万个住宅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至92.6万个,一共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职位数目亦将由现在的11.6万个,大幅增加至约65万个,包括15万个为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经济政策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01

5方面提升金融中心地位

经济方面,将从5方面发展,包括: 

1、支持港交所在香港设立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制度; 

2、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发展; 

3、通过考虑税务宽减进一步吸引家族办公室落户香港; 

4、支持港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关金融产品开展合作,并评估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提升香港作为区内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 

5、以及推动跨境金融科技,与内地积极研究建立一个一站式沙盒联网。

02

科学园扩容 马料水填海 白石角建港铁站

科学园的扩展工程正全速进行,以便提供更多空间予科技企业及初创,林郑月娥建议政府应马上研究为科学园扩容。为此,政府会重启马料水填海计划,加上沙田污水处理厂迁入岩洞腾出现址,共提供88公顷新土地。有别于原先建议的住宅用途,林郑建议新增土地可主要用作创科发展,强化东部走廊地区以创科为主要经济功能。 

林郑指认同应改善白石角和科学园一带的公共交通接驳。政府会邀请港铁研究以现时位处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学(教大)运动中心用地为基础,兴建新的东铁线科学园╱白石角车站,并按教大早前要求重置运动中心到大学本部附近的地点,方便同学使用。政府亦会善用车站用地与毗邻土地的发展潜力,提供更多房屋及区内居民需要的泊车位、商铺和公共设施。她表示已指示发展局、运房局和教育局联同港铁公司及教大,全力推展有关项目。

03

研究加快河套区港深创科园建造工程

1、原则上接纳港大及中大建议,提供额外土地供科研用途,并鼓励本地大学参与国家研发工作; 

1、着科学园构思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 

3、建议在河套地区港深创科园内设立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 

3、构建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540公顷深港科创合作区; 

4、计划重启修订《版权条例》工作,目标向下届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

房屋及土地供应

01

未来十年可兴建约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

未来十年(即2022-23至2031-32年度),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可兴建约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比去年公布的数字略高,足以满足该十年期预计的30.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运房局会于今年底发表的《长远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进度报告中交代详情。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内的公营房屋建屋量达9.65万个单位,较对上五年增加3万个。至于未来十年的建屋量,会出现「头轻尾重」的现象,三十多万个单位可能只有三分一在首五年落成。

02

私营房屋及铁路物业

未来十年已准备约170公顷土地,透过卖地或铁路物业招标为市场提供可兴建约10万个单位的用地。

03

其他房屋政策重点

不会轻言重推「租者置其屋」;邀请房委会研究在合适条件下重建西环邨及马头围邨,并在发展局的配合下争取把周边土地纳入重建地盘;增建过渡性房屋 ╴同时建议再额外提供5,000个单位,令整体供应在未来几年可增至2万个;若获立法会通过,「劏房」租务管制条例会于明年1月生效,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04

土地供应

发展局正处理的3宗申请,涉及23公顷私人土地和拟议的17850个单位,7成是公营房屋;茶果岭、牛池湾和竹园联合村的市区寮屋重建项目,公营房屋单位增至8,700个,2029年起陆续入伙;积极推进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个发展区的相关研究;重启马料水填海计划,主要提供创科用地;视乎项目的研究结果及假设住用地积比率为4至6.5;2031至32年后的下一个十至十五年的供应可高达56.5万至68.6万个;发展局局长将发表《香港2030+》的最终报告。

05

一年内完成发展「祖堂地」检讨

林郑月娥提出释放新界祖堂地,指尽管没有正式数字,但新界有不少祖堂地可供发展。她同意可考虑修订《新界条例》,在尊重祖堂传统和保障祖堂成员合理权益的前提下,务实地处理目前祖堂地难以发展的困局。民政事务局局长将与新界乡议局成立工作小组,联同发展局和其他部门,在一年内完成检讨并制订具体修订建议。她又建议延伸补地价标准化至新界土地,由于巿场和业界对以「标准金额」为工厦重建补地价的先导计划反应正面,至今已有四个重建项目接受以「标准金额」计算的补地价金额。发展局会把「标准金额」补价模式扩展至新发展区「加强版传统新巿镇发展模式」下的原址换地申请。发展局和地政总署会制订计划详情,目标是明年首季推出。

改善民生 福利政策

01

落实取消强积金「对冲」

在共同承担的原则下,我们会加强强积金的退休保障功能。首要工作是在下一个立法年度修例落实取消「对冲」。政府亦会透过全力推行「积金易」平台以减低强积金的管理成本,并落实为低收入僱员代供强积金。此外,会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鼓励巿民将强积金一笔过资产转化成退休后定期可领取的年金,为长者提供稳定收入。

02

合并普通及高额长生津

政府未来继续以综援、长生津等现金福利协助有需要长者脱贫,会在明年下半年合并普通及高额长生津,划一采用普通津贴较宽松的资产上限,而合资格申请人将领取高额津贴。

03

轮候公屋超过三年提供现金津贴

政府会全力加快兴建公屋,增建过渡性房屋和为轮候超过三年的合资格公屋申请住户提供现金津贴。

04

「广东院舍计划」扩至大湾区

安老服务方面,林郑月娥表示政府将按照多管齐下的策略增加院舍服务在短、中、长期的供应,另会会继续增加日间护理和居家照顾服务。研究将「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扩展至大湾区,放宽长生津和高龄津贴须连续居港一年的申请规定。政府会增加向私营院舍买位、在合适的卖地项目加入条款要求私人发展商兴建指定福利设施、在政府用地发展福利设施,以及在未来合适的公营房屋项目预留等同约5%总住用楼面面积的处所作福利用途。

05

提供培训 鼓励就业

继续发展经济,提供培训和再培训,鼓励就业,并以职津为较低收入的在职住户,特别是育有儿童的住户,提供财政支援

本文图片及资料源于网络,文字部分来源于真诚财富管理




获取香港居民身份途径有哪些

香港优秀人才计划

简称优才计划,是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一个计划,目的是为了吸引优秀外地人才来香港定居。

▪ 具备良好的学历及财政能力,满足两套计分制度其中一套的分数要求

▪ 具备良好中文或英文的书写及口语能力(中文口语指普通话或粤语)

▪ 无行业限制

▪ 首次入境时无须先获得聘用


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本计划旨在吸引一些具有认可资历的内地优秀人才和专业人才来港工作,以满足本港人才的需要,提高香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具有学士学位,特殊情况下,具备良好的技术资格、经证明的专业能力及/或备有文件证明的有关经验和成就,亦可予接受

▪ 申请前已确实获得聘用,而从事的工作须与其学历或工作经验有关,并且不能轻易觅得本地人担任

▪ 薪酬福利(包括入息、住屋、医疗和其他附带福利)须与当时本港专才市场薪酬福利大致相同


香港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旨在一项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为合资科技公司/机构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到香港从事研发工作,实施快速处理安排。

1.申请科技公司/机构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为香港科技园公司或数码港的租户/培育公司

(2)从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机械人技术、数据分析、金融科技或材料科学。

2.非本地科技人才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主要从事上述七个科技范畴的研发工作;

(2)持有具特别忍受性的大学所颁授 的STEM学科学位、持有学士学位者须具备最少一年在相关科技范畴的工作经验、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无需工作经验。


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赴港进修计划)

此计划旨在为有意根据非本地毕业生留在香港就业的专业人士,概述有关的入境安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并无配额限制,亦不限行业。

▪ 申请人属于非香港本地毕业生并获得学士学位或以上

▪ 在毕业之后(即毕业证书所载日期)计起的半年后申请

▪ 须在申请时先获得聘用,受雇从事的工作通常是由学位持有人担任,以及薪酬福利条件达到市场水平

推荐阅读:
香港优才计划解读:2021港府力推优才计划,名额翻倍(附最新获批数据)
香港人才入境计划解读(2)输入内地人才受热捧,2018年引13768宗人才赴港
香港人才入境计划解读(3)赴港留学即获居民身份,2018批10150名学生
香港人才入境计划解读(4):为什么选香港(香港工作大环境篇)
文章来源:网络
声明:版权属于作者,转载为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第一时间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