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展没有创作方向吗?这六个书风无人问津,值得一试!
发布于 2021-10-11 06:19
1、齐系文字书风
春秋早期齐系文字的主要代表有《鲁伯愈鬲》等,结体疏朗平整,用笔细劲圆润,承接西周晚期金文风格,端庄中不乏灵动之姿。中期至战国早期结体逐渐由方整变为修长,由舒朗变为秀丽,如《齐侯盂》。到战国晚期,齐系文字的铭文用笔趋于简率。
2、燕系文字书风
春秋时期的燕国礼器《郾公匜》,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宛转妩媚而不乏率真。战国早期的《郾侯载簋》结体方整,朴实谨严。到了战国晚期,《郾王职戟》用笔简率,呈现出典型的战国书风。
3、晋系文字书风
春秋早期的晋系文字如《晋姜鼎》等,古茂典雅,呈西周书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的《侯马盟书》最为典型,盟书为圭形的玉石片,上有墨书,更多的是朱书,这些朱墨文字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其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可视为这一时期“草篆”的典型作品。战国中晚期的《中山王》结体修长隽美,笔画纤细犀利,精劲而富于装饰美。
4、楚系文字书风
春秋早期的《楚公家钟》等,铭文结体朴肆,行款错落自然,呈纵势。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代表作有《越王勾践》,其铭文成纵势,以鸟虫饰文加以组合变形,结体精严,疏密变化有致,富于装饰性,因鸟、虫二体同铭,习惯上称其为“鸟虫篆”。战国中晚期的文字结体开始由纵势向横势过渡,《包山楚简》、《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圆润宛劲,行款匀称,笔法统一。战国晚期,楚系文字的铭文用笔开始走向简率。楚国的书法在体系上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5、秦系文字书风
春秋早期,秦系文字承接了西周晚期的传统,《秦公钟》、《秦工镈》笔画细匀劲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代表作有《秦工簋》、《石鼓文》。《秦工簋》笔画瘦劲而委婉,完全摆脱了早期金文笔画肥厚的特点。《石鼓文》笔画匀整,结字疏朗,用笔遒朴而有逸气,在这一时期具有典型性。它虽然从西周金文发展而来,但不同于西周金文过多的装饰,而显示出自然、朴质的艺术特征,呈现为一种新的风貌。其行款十分工整,横竖间距大体整齐,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学术界普遍认为《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工簋》、《石鼓文》所用的的文字为籀文。《石鼓文》和秦始皇统一后的秦小篆已经十分接近。春秋中晚期秦景公时代的《秦公大墓石磬刻石》,铭文与《石鼓文》相类,更为委婉畅达,也显示出以后小篆的特征。战国中晚期,《商鞅方升》仍是延续《秦工簋》书风,《新郪虎符》则是臻于成熟的小篆。
6、总的来说,除秦系文字外,春秋早期各系文字书风大体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晚期方正朴茂的风格,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的各系文字书风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的影响,表现为颀长秀美,并出现了装饰性较强的鸟虫篆,战国中晚期的各系文字书风总体走向简率。
关注同步视频号,获得先于他人一步的学习优势 浙东书院 ,乘虚而入的书风#书法 浙东书院 ,入展关健两您步走好了么#书法长按或扫码加编辑老师微信
中书协动态为公众提供权威、全方位的活动资讯、展赛播报、书家介绍、作品赏析等具有公益文化性质的动态信息内容。▲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开始学习 《中书协动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