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教师专业发展(三):如何群读课文,同中辨异
发布于 2021-10-11 07:07
“作品分析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此一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共同点。”
拿几个作品来分析一下,归纳一下,最后找出几个共同点来,就算完事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揭示和分析此一作品的特殊点。”也就是说,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只是停留在“类”的解读上,而是要进入“个”的解读。
”
接下来,我们运用“同中辨异”这个策略,来解读《普罗米修斯》这个古希腊神话文本。它跟其他神话文本的不同点、特殊点到底在哪里呢?只有把握了《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文本的不同点、特殊点,才算完成了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
Vol. 1
我们来看《羿射九日》
来看《盘古开天地》
再看《精卫填海》
再看《女娲补天》
一开始遭遇的困境是天缺了个窟窿,谁造成的呢?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架造成的。这就不属于自然困境,而属于神为困境。我们发现,《女娲补天》的困境跟前面三个神话的困境不一样。
最后看《普罗米修斯》
通过第一次同中辨异,我们发现了神话故事的个性特征。今天解读的《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故事,第一个特殊点,就是他所面临的困境,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神造成的。
Vol. 2
我们继续同中辨异。
我们来看女娲是怎么挑战困境的:首先,她去寻找五色石,把五色石炼成石浆,用石浆去补好大窟窿;接着,她又杀了一只乌龟,用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天空撑了起来;然后,他又杀死了作恶的黑龙,吓跑了其他野兽;最后,她把芦苇烧成灰,堵住了地缝,止住了洪水。我们发现,女娲的挑战都是外在的挑战,无论是天出现了窟窿,还是大地裂开了缝,或者是洪水泛滥,女娲面临的都是外在的挑战。
第一
他再也没有自由可言。文本是这样描述的:“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注意“死死”这个词,说明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不是一天,不是一年,不是一百年。按照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他在这里被死死地锁了三万年,完全失去了自由。我们还可以通过还原矛盾来加深对这一点的理解。作为神,本来他拥有绝对的自由,他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他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才叫神,没有自由还能叫神吗?但是,现在的普罗米修斯失去了一切自由。
第二
他再也没有幸福可言。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出来,第二天鹫鹰继续啄食肝脏,周而复始,无休无止。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就永远没有尽头。这样的日子,生不如死,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第三
他再也没有希望可言。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只要他不答应宙斯的要求,就没有任何希望可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遭遇的痛苦天天如此,看不到一丁点希望。可我们知道,神本来拥有绝对的希望,神本身就是希望的象征。这样来还原比较,更加深了我们对天神彻底绝望的体会。
本来,神拥有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幸福、绝对的希望,而现在的神没有自由,没有幸福,没有希望。但是,这是普罗米修斯自己选择的结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品格:
而我们知道,普罗米修斯的挑战完全来自内在。那么,迎接内在挑战的根本动力来自什么呢?或者说,他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韧、无私,背后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故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描述——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他为了谁?不为自己,不为别的神,他为人类。在中国神话故事中,人类是由女娲创造的,女娲是人类之母;而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他是人类之父。正因为人类是他的孩子,他才心甘情愿地选择牺牲一切,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幸福,绝对的希望,他都愿意舍弃。这样的爱,就是博爱。
博爱是神之爱。神爱人,所以神宁愿选择失去绝对的自由,也要让人类得到自由,这样的爱是无条件的,这是勇敢;神爱人,所以神宁愿选择失去绝对的幸福,也希望他的孩子得到幸福,这样的爱是无分别的,这是坚韧;神爱人,所以神宁愿选择失去绝对的希望,也要让人类、让他的孩子得到希望,这样的爱是无自我的,这是无私。
什么是博爱?普罗米修斯所展现的就是博爱。博爱是无条件的爱,博爱是无分别的爱,博爱是无自我的爱。
通过同中辨异,我们读出了《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文本的精髓之处——博爱。所以,这个神话故事是爱的神话,是博爱的神话。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英雄主义解读。在我看来,把《普罗米修斯》解读为英雄主义叙事神话,显然没有触及这位天神的灵魂,是对他的一种矮化、窄化、庸俗化。
在古希腊人看来,神话传说中神的生活是人的另一种生活,是更好更高的生活。他是理想的、彼岸的、感性的和人性的。尽管诸神也可能会有种种劣迹。在古希腊的神系当中,各种神都有不同缺点、不同问题,包括众神领袖宙斯也有种种劣迹。但神是人性的神,是神化了的人。其实,古希腊神话故事当中的神,是人类把自身的人格投射到神的身上,并且加以理想化。从这个意义层面来讲,普罗米修斯就是古希腊人心目当中理想的人格化身。这一光辉的化身,对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来说有着永恒的感召力、永恒的魅力。
《崧舟细讲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在这本书里,王崧舟老师将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提升到“立身之本”的高度,但现实情况是,许多一线的语文老师往往忽视文本解读,或者虽有文本解读的意识却缺乏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如果你为“知识点”“考点”感到心力交瘁,陷于反复的训练中;如果太多的教参、课件、名师课例曾让你眼花缭乱,失去自我的特色,从而忽视了做(和教)原生态的、个性化的文本解读,那么,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书,一定会对“阅读教学教什么”有新的认识,还会发现抛开教参,独立解读文本并不是什么难事。
编辑说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本《崧舟细讲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授人以渔的书。
王老师深谙如果没有好的策略归纳,看再多的案例也是惘然,所以创造性地为一线语文老师总结出文本解读的十大策略,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如果你是为文本解读感到迷茫,无从下手的老师,也应该读读这本书,这十个策略会为你的教学提供启发。
图书推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